“梦想车间” 编织梦想 忻城县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工作侧记 □蓝春青

来宾日报 2020-07-15 08:30 大字

忻城县城南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光明小区航拍图。(潘显高 摄)

分竹篾、编竹篮、捆成品……7月6日,在忻城县凡丰工艺品有限公司城南竹编“扶贫车间”,30多名工人正忙碌地工作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个月很多人的工资都超过1600元,我们按件记工,熟练工工资能领到2500元左右。”凡丰竹编“扶贫车间”负责人赖总说,凡丰竹编“扶贫车间”主要生产竹篮、木篮、柳篮等手工艺品,产品主销国际市场,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解决了当地193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凡丰竹编“扶贫车间”是忻城县76家“扶贫车间”之一。近年来,忻城县根据当地资源实际,结合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务工需求,为不同的贫困就业群体“量身打造”建设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扶贫车间”,建立减贫带贫机制,推进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扶贫车间”76家,带动就业3230人(其中贫困户767人、搬迁户238人),实现就业人员人均增收1800元/月。

建设“工厂式”“扶贫车间”

实现集中就业

穿着蓝色衣服,坐在生产线上,制作手机扬声器……在忻城县城南新区信荣达电子有限公司“工厂式”“扶贫车间”里,200多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信荣达公司在工厂内设立“工厂式”“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进厂务工,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解决了易地搬迁群众和零就业贫困家庭的就业难题。自2016年以来,忻城县先后组织工作组赴区内外招商引资,引进厦门信荣达电子、广东富得森电子等8家企业建立“扶贫车间”。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工厂式”“扶贫车间”58家,带动就业人数3087人,其中贫困户668人。

建设“居家式”“扶贫车间”

探索灵活就业

针对距离“工厂式”“扶贫车间”较远或不便于外出的部分群众,忻城县探索建立“居家式”“扶贫车间”,为贫困群众灵活就业提供机遇。“居家式”“扶贫车间”以手工加工业为主,公司通过按件计薪酬的方式,让本地农民不仅可以到工厂就业,还可以进行家庭分散式代工。即由企业送订单下乡入户,统一配送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套机器和设备、统一上门回收,让贫困户照顾家庭和工作挣钱两不误。

家住薰衣草庄园小区的搬迁户陆小珍因腿脚不便,无法外出打工挣钱,自从有了“居家式”“扶贫车间”,她每天在家编制竹篮,编好后凡丰公司派人上门回收,一个月也能挣1500元。她逢人就说:“没想到这辈子,还有机会在家打工赚钱,以后再也不愁吃穿了。”

目前,全县共有“居家式”“扶贫车间”3家,带动了1100多户群众进行家庭分散式代工,方便了全县留守妇女、老人、残疾人等在家工作赚钱。其中,从事“居家式”就业的贫困户有262户,实现户均月增收1500元。

建设“种养式”“扶贫车间”

实现自主就业

“我主要负责牛场清洁,给牛喂食料,工作简单,一个月还有3000元收入。”大塘镇九龙村贫困户覃国秀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

覃国秀目前在九龙村养牛专业合作社做工,这个合作社既是粤桂扶贫协作项目“种养式”“扶贫车间”,也是“南方牛都”项目的四大基地之一。该车间除了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还为大塘镇九龙村、新村村、六安村3个贫困村每村带来12万元的分红收益,为带动全镇群众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年来,忻城县依托传统特色种养产业资源优势,先后在大塘镇九龙村、安东乡安东村、红渡镇六纳村、思练镇加毫村等地建“种养式”“扶贫车间”32家,主要经营养牛、养蚕等项目。其中,中投牧业公司在大塘镇九龙养殖区建立减贫带贫分红机制,“扶贫车间”将25%的股权平均分给25户贫困户,每年每户贫困户预计可分红8400元;贫困户可以从养殖“扶贫车间”订购母牛,车间负责指导母牛的养殖及人工授精,生下的牛犊由“扶贫车间”统一购回育肥;贫困户也可以种植牧草供应给“扶贫车间”。待32个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带动贫困户6700多户发展产业,实现每户年增收5000元到3.2万元。

新闻推荐

大塘战地吊忠魂 蓝善文

贺家三姐妹(左为贺智华、中为二姐贺素华、右为三姐贺莉华)。(资料图)贺智华烈士。(资料图)在去年庆祝新中国70华诞的日子里,眼前...

忻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忻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