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背包银行” 记忻城县金融助农先进个人蓝青军 □莫江富 黄志山 文/图

来宾日报 2020-07-09 08:31 大字

蓝青军(中)为群众办理金融业务。

“蓝主任,我要缴农合费”“蓝主任,帮我查看养老金发了没有”……近日,在忻城县思练镇宿邓村商户蓝青军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前来办理业务的村民人头攒动。蓝青军是该县思练镇宿邓村的村委主任,也是忻城联社设立在宿邓村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代理商户。自2013年起,蓝青军代理忻城联社助农便民服务点后,这个离镇上银行网点十多公里远的偏僻村屯终于有了自己的“小银行”。

“以前每到城乡医疗保险缴费时期,我和村委其他同事都要下乡,挨家挨户动员群众积极参保,催促他们及时到银行缴纳保费。自从代理忻城农信社助农便民服务点业务办理,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缴费。”蓝青军说。为了方便群众缴纳参保费,白天上班他把POS机具放在背包里,不管是在村委办公室还是在村屯的榕树脚、村民家里,他都能及时为村民现场缴存参保费,村民称他为“流动的背包银行”。

蓝青军这个“银行”没有固定的营业时间,只要村民有金融服务需求,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村口大树下、操场边、小卖部……蓝青军走到哪里,“流动银行”就设到哪里。

一天晚上11点多,一位村民因事急需领取大额现金。接到对方打来的电话,蓝青军立即从床上爬起来,但发现身上存留的现金不够,于是立即驱车十多公里到镇上农信社网点刷卡取现,解决了村民的难题。

如今,周边村屯群众需要存取款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蓝青军的“背包银行”,尤其是在每个月养老金代发之后,老人们一大早就陆续打来电话取款。一到这几天,蓝春军都会提前备好小额现金,按村按屯满足老人们的需求。

据了解,近年来,蓝青军代理的服务点月均笔数逐年增加,截至今年6月,月均交易笔数达到1392笔,交易金额达848.31万元,交易笔数及交易金额在全县商户中均排名前列,服务辐射周边的宿邓村、练江村以及果遂镇的古亢村等,受益群众约2万人。

“忻城农信社这台小小的POS机具可以查询、存取款、转账,实时到账,操作简便快捷。村民需要到镇上银行网点办理的基础业务,在我这里就能办。”对于忻城农信社“背包银行”的强大功能,蓝青军赞不绝口。而像蓝青军这样的助农便民服务点,忻城联社全县130个行政村(包括社区)设立了161个,覆盖率达100%,实现了金融服务“村村通”,畅通了当地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更好地发挥助农便民服务点的金融服务作用,蓝青军每年都会挤出时间参加忻城联社举办的服务点商户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终端设备操作、假币识别、防范非法集资、最新信贷政策等金融产品。“这些知识很有用,我学会了都会教给村里人。”蓝青军说。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忻城联社还为蓝青军的便民服务点先后添置打印机、点钞机、办公桌等硬件设施,还设立金融知识宣传点,摆放宣传折页,向群众宣传电子银行产品、小额扶贫贷款、农户信用贷款等产品;增加普及真假币的识别、反洗钱、辩明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宣传,把助农便民服务点升级打造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点。升级后,蓝青军代理的服务站是忻城联社金融服务、知识宣传的桥头堡,更是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加油站、服务区”。

因便民成效突出,近年来,蓝青军被忻城联社评为“优秀助农先锋”“最佳助农先锋”;2018年,他的金融服务站被来宾市财政局评为“便民示范点”。

新闻推荐

从“挑水”到“有水”再到“放心水”

记者在罗欣华家采访。“我们以前要用水只能让家里的精壮劳动力到红水河里去挑,一担水来回需一个小时……”6月28日,记者到...

忻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忻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