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挑水”到“有水”再到“放心水”

来宾日报 2020-07-03 08:18 大字

记者在罗欣华家采访。

“我们以前要用水只能让家里的精壮劳动力到红水河里去挑,一担水来回需一个小时……”6月28日,记者到忻城县新圩乡龙岑村采访了解安全饮水工程情况。在下呼屯,记者遇到了刚从地里收玉米回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罗欣华,他正准备洗菜做饭。罗欣华说,只要拧开水龙头就能有水用,这在以前是他们不敢想象的事。

据悉,下呼屯告别用水困难的日子是在2018年,因为当年龙岑村实施了安全饮水管网改造工程,这才解决了该屯群众的用水难题。

“我们村的饮水工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改造,现在用水安全实现了‘双保障’。”从1991年开始就任龙岑村委党总支部书记的罗立民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村民大都到红水河挑水回来饮用。“到1996年,我们号召群众集资投劳,建设水厂,解决村里的用水困难。”罗立民清晰地记得当时村里的群众每人集资63元得到10万元,政府扶持15万元,村里的群众投工投劳合力建立龙岑村水厂,才让全村13个屯的家家户户都实现自来水入户。

然而,随着人口增多和生产生活的发展,人们用水量也随之增大。上世纪90年代引水入村屯用的直径50毫米的引水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用水需求。罗立民说,当时很多村民买了热水器、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但因水压太低无法使用,距离水厂最远的下呼屯更是直接告别了自来水,又回到需要去红水河里挑水回家才能正常洗菜、洗澡的日子。

2018年,驻村工作队和村委商量后一致决定实施安全饮水管网改造工程,解决各村屯自来水管网老化、管径小的问题。立项、施工,建立高位水池,将直径50毫米的引水管改造成直径100毫米的引水管,各村屯又用上了自来水。罗欣华说,现在什么时候用水,什么时候有,还解放出来一个精壮劳动力投入到生产中。

此外,该村为应对水厂抽水机故障等出现用水短缺的情况,将村里生产灌溉用水的蓄水池进行改造升级,修建过滤池,将生产灌溉蓄水池里的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备用水源。记者在龙岑村板叩屯蓄水池看到,满池的水清悠悠的,在该池的入水口处新建起一个过滤房,对流入蓄水池里的水进行过滤。蓄水池旁立着一块碑,显示该池建造于2000年,容积达2650立方米,灌溉面积70亩。在新圩乡项目竣工公告栏上,板叩屯饮水安全改造工程已于2020年6月23日竣工验收并移交新圩乡龙岑村管理,需要水管安装用户请与龙岑村委联系的告示。

据驻村第一书记莫增诚介绍,目前13个村屯的蓄水池,已全部完成作为备用水源的改造,蓄水池平时作为生产用水,如果村里水厂出现故障,就将蓄水池的改作生活饮用水,确保全村的饮水安全实现“双保障”。

据悉,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1户,贫困人口644人,通过发展桑蚕、糯玉米、育肥牛等产业已于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截至2019年底只有5户13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目前,已完成安全饮水管网改造工程的龙岑村,正全力发展产业,带领未脱贫人口脱贫,巩固脱贫成效。

新闻推荐

3名少年下河游泳 1人险被河水冲走 经消防救援,被困少年成功获救

图为救援现场。今报通讯员覃海涛摄忻城讯当前正值雨季,河流水流湍急,尽管一再提醒,还是有人耐不住闷热天气冒着生命危险下河...

忻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忻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