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遂意乡琼古村:巧借“母鸡” 精准“孵蛋” □本报记者 卢鑫 欧承鑫

来宾日报 2019-08-07 09:53 大字

在忻城县遂意乡琼古村北旺屯的县道旁,有一栋不起眼的三层小楼。如果没看到招牌,你很难想象它就是琼古村的“扶贫车间”,而且会是一个“总部级”的小工厂。

拾级上到二楼,只见几位女工正在有说有笑地用缝纫机加工童装,她们有的背着熟睡的小孩,有的还没来得及洗去裤脚的泥土,一看就是周边村屯的妇女。

“这栋楼是用扶贫经费租下来的,缝纫机设备由后盾单位资助,然后再交给经济能人开办‘扶贫车间’。收益经济能人占七成,村委占三成,这样既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就业问题。”琼古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丽鲜告诉记者,该村属于自治区深度贫困村,今年计划脱贫97户316人,以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产业扶贫的关键,是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为贫困户提供稳定增收的项目。为了找准项目,琼古村第一书记胥柳军没少动脑筋。

琼古村所在的遂意乡与河池市的都安县接壤,从琼古到都安县城只有70分钟车程。曾经在县招商局工作的胥柳军嗅到了商机:都安县的工业比忻城县相对发达,如果能利用交通优势引进一些初级加工项目到遂意乡落户,就能解决“造血”难题。

“母鸡”找到了,谁去把它“抱”回忻城呢?

今年5月,忻城一家本地企业自告奋勇,把都安县一些大企业的电子产品和童装加工业务揽到遂意乡,接着在该乡成立加工公司,公司“总部”就设在琼古村的“扶贫车间”。

胥柳军同时还打听到,琼古村村民黄新才曾在广东的服装厂工作多年,于2017年返乡创业。黄新才不仅懂技术,还能从老东家那里接到固定的服装订单,于是胥柳军把他“挖”来做“扶贫车间”的带头人和裁缝师傅。

“我们分析了琼古村周边村屯的贫困户人口结构,发现妇女和老人居多。妇女细致耐心,适合从事童装加工;老人腿脚不灵,但是可以在家里做简单的电子产品加工或者玩具组装。”公司负责人莫春霞告诉记者,在去都安县考察前,她就看好各村屯的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市场,“我们公司做的就是把分散的劳动力聚在一起,科学调配物料,统一回收成品,让群众在家门口‘精准’就业。”

莫春霞正在以遂意乡琼古村为辐射点,把更多的“蛋”下在忻城的其他乡镇。目前,除了遂意,北更、欧洞、思练等乡镇已经建立了公司的分支机构。

琼古村的贫困户黄珍娜今年21岁,以前把农活、小孩都照顾完之后,她才能抽出一点时间在家里做简单的电源线装配手工,一个月最多挣600元,货源还不稳定。现在她同样利用闲暇时间到“扶贫车间”打零工做童装,小孩留在家里由老人照顾,一个月轻轻松松挣1000元。黄珍娜说:“在这里有人教技术,像缝袖口学两天就会了,电脑缝纫机操作起来也简单。”记者了解到,黄珍娜只是刚来做童装没多久,比她还上手的熟练工,每月最多能挣4500元。即便是当下的“双抢”农忙季节,平均每天也有10位妇女到“扶贫车间”工作。

“针对不同的贫困户家庭情况,鼓励他们到不同的‘扶贫车间’去工作,在提高贫困户收入的同时,真正让‘扶贫车间’起到‘联企驻镇(乡)进村入户’的效果。”胥柳军如是说。

新闻推荐

乐享晨练好时光

清晨锻炼的老奶奶。(邓旭伦摄)母女三人骑单车去晨练。(莫冰摄)忻城县城关镇,清早,弹弓爱好者靶场点兵。(韦勇摄)清晨自娱自乐的小...

忻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忻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