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角膜盲症生活难自理 两贫困村民获公益救助

南宁晚报 2019-07-09 05:30 大字

受助患者正在接受眼部检查

眼角膜是眼睛前端一层透明薄膜状的组织,如同相机的镜头,是眼睛获取影像的“窗口”。炎症感染、免疫性疾病、角膜营养不良、外物刺伤等原因都会引起角膜病,许多角膜病患者,特别在乡村地区的患者,由于就医意识薄弱、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往往不及时前往医院治疗而导致失明。

角膜盲症不仅是造成患者失明的常见眼病,还是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

老农误把角膜病当成白内障致失明

不重视治疗、不及时接受正确治疗往往是造成眼病患者失明的原因。62岁的梁大叔是来宾市忻城县果遂乡的村民,记者了解到,梁大叔早在20多年前就出现了眼部不适的症状,双眼视力下降。起初,自行购买药物治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由于视力降低,梁大叔无法劳作,家里的重担落在了爱人身上,而家中有三个孩子正在上学,家庭经济情况入不敷出。

随着视力越来越差,家里人都认为是白内障而一拖再拖,直到10年前,在家人陪同下他才到医院就诊,可没想到被诊断为角膜盲症,需要进行角膜移植。而因为医疗费用较高,难以负担全部费用的梁大叔并没有接受手术。由于未能及时接受手术,梁大叔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视力越来越差,角膜上甚至出现了白色斑块,导致他需要家人照顾。

今年年初,梁大叔儿子得知由爱眼公益基金会发起的“你是我的眼”贫困角膜盲症者公益救助计划正在南宁爱尔眼科医院开展,贫困角膜盲症患者可以申请获得救助。梁大叔在儿子的陪同下前往申请救助后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目前,梁大叔的视力有所改善,可以自行料理生活,减轻了家人的负担。

角膜病未及时治疗村民“因病致贫”

家住百色田阳县洞靖乡75岁的农大叔也是一名角膜盲症患者,在今年3月份成功申请“你是我的眼”贫困角膜盲症者公益救助计划之后,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

农大叔的儿子说,父母常年务农,家里有10余亩田地。在十几年前,父亲在挠眼睛时不小心挠伤了眼睛。起初认为是红眼病,就听信当地民间偏方,自行采用药物治疗。但眼睛病情越来越严重,双眼看不清造成生活不便,还影响了劳作效率和经济收入。而雪上加霜的是,他后来又患上了股骨头坏死,导致无法再务农。而且母亲也患有肾病,需要到医院医治并且常年服用中药。2010年,农先生被认定为视力残疾人,2016年,农先生和爱人被认定为当地精准脱贫帮扶对象。

家中两位老人患病在身,不仅无法劳作还需要人照料,生活重担落在儿子的身上。在得知角膜盲症救助项目在南宁开展之后,他便带父亲前往眼科医院申请救助。目前,农先生在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角膜公益救助计划助患者重获光明

据悉,“你是我的眼”贫困角膜盲症者公益救助计划是爱眼公益基金会联合爱尔眼科医院发起的一项公益救助项目,从2016年开始,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由全国各地区爱尔眼科医院角膜病学组医生团队提供医疗支持,全国10家爱尔眼库及26家角膜接收站提供角膜材料保障。目前,该项目已经帮助众多贫困角膜盲症患者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重拾生活的信心。

如果有需要进行角膜移植的患者,或想了解角膜捐献的朋友,可前往南宁爱尔眼科医院咨询。同时也向社会呼吁:希望更多人加入志愿捐献眼组织的行列中,为眼角膜移植手术创造更大便利,帮助更多角膜盲症患者重获光明。

(廖秀芬)

忻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忻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