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妈妈莫秋萍:照顾瘫儿廿九载 脱贫路上不掉队

来宾日报 2019-06-24 09:42 大字

莫秋萍照顾儿子小天。

29年前,3岁的小儿子遇车祸致脑瘫,成了植物人。19年前,丈夫因无法忍受困难家境而选择“出逃”。忻城县红渡镇的坚强妈妈莫秋萍一肩挑起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悉心照顾长不大的瘫儿。如今,这位坚强妈妈正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没有在脱贫路上拖后腿。

儿遇车祸 丈夫离婚

莫秋萍1965年出生,家住忻城县红渡镇西江村委大桑屯,丈夫是河池市都安县人。1986年、1987年,莫秋萍先后生育两个儿子。

1990年7月,二儿子小天(化名)刚过三岁生日没多久,一天,他跟着莫秋萍从地里收花生回家后,趁妈妈进屋喝水的间隙跑到公路边,不幸被车撞倒。

“外伤不明显,但小天持续昏迷高烧20天,烧坏了脑子。”因肇事司机资金困难,一时交不了治疗费,导致延误诊治,莫秋萍至今后悔不已。

后来,家人送小天去柳州、南宁的医院诊治,但没有任何进展。“小天成了植物人,不能说话,也动不了。”莫秋萍说,把小天接回家后,她按照医生的建议,每天早晚帮小天按摩全身,20多年来,小天从来没有长褥疮。莫秋萍每天跟小天讲最近家里的变化,回忆儿时的事,期望出现奇迹,小天能开口跟她说话。

“小天很聪明,有力气又懂事。”莫秋萍回忆说,小天比哥哥力气大,家里收花生时,小天还挑了两把花生回家,小棍子一头挂一把。“我一回家,他就拿来凳子说‘妈,你坐’。”说着说着,莫秋萍湿润了眼眶。

“丈夫脾气越来越不好,农忙时都不沾家,儿子读书的钱也拿不出,幸好有我妹妹接济。”莫秋萍说,她白天下地干农活,期间要回家照顾小天,虽然很累,但她从不愿跟别人诉苦。2000年,丈夫因无法忍受家里的苦难,选择与莫秋萍离婚。

儿子瘫痪,丈夫离婚,遭受如此重创,莫秋萍仍期盼着奇迹出现。

守住小家 实现脱贫

“如果我不在了,孩子怎么办。”苦和累,莫秋萍独自一人扛起,她深知自己绝不能倒下。“只有守住这个小家,生活才有希望。”

虽然生活困苦,但好在有兄弟姐妹帮衬,资助儿子读书,接济他们生活。2006年,大儿子高三没读完就辍学回家,让莫秋萍生气了好一阵子。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未来,2009年,莫秋萍背着小天到忻城县城,借住在妹妹的一间小房子里,她每天扫大街,到饭店洗碗,做一些临时工,辛苦攒钱。

“20年了,都没听你说起小天,我以为孩子不在人世了。”在忻城的一段时间,有人认出莫秋萍和小天,诧异地说。

“我年轻,有力气,能照顾这个小家。”莫秋萍说,为了守住这个小家,自己一直坚强地活着。

后来,因拆迁,莫秋萍不得不带着小天回到村里。2010年,莫秋萍的弟弟妹妹出钱出力,在村里建起楼房。村里的干部得知小天的情况后,帮他申领残疾人生活补贴。2016年,莫秋萍获得残疾人护理费补贴。

2014年,莫秋萍的大儿子娶妻生子。因家中有老母亲和瘫儿,2015年,莫秋萍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

为了在脱贫路上不拖后腿,也为了儿子儿媳能安心外出务工,坚强的莫秋萍不仅每天照顾小天,还帮忙照顾孙女孙儿。

2017年三四月份,莫秋萍的孙儿患病在忻城县城住院,她自己在红渡镇患肺炎并发高烧至39℃住院。半夜11时许,莫秋萍晕晕乎乎地从镇卫生院偷跑回家,为的是照顾独自躺在家里的小天。说起过往最黑暗的日子,莫秋萍感慨道:“最苦、最难的日子都过去了,我目前最大的心愿是养好身体,为了小天,也为了支撑住这个家。”

2018年,莫秋萍实现脱贫,现在还拥有了家庭医生。

为提高脱贫质量,今年6月,莫秋萍的大儿子在忻城向专家学习做包子。“6月14日学习结束,大儿子在家里做包子拿到学校门口摆卖,我不仅能照顾家人,还能边学做包子边打下手。”莫秋萍说,收入能够维持正常的开销。现在的扶贫政策好,她对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充满憧憬。

新闻推荐

“羊老板”回乡创业 变身养虾带头人

6月6日,在忻城县大塘镇寨东村拉寨屯小龙虾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麦正杰正在指导工人捕捉小龙虾。伴随着水花溅起的声响,一只只...

忻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忻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