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腿高位截肢,却坚持拄着拐杖下地劳动,用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儿子和他人,忻城县城关镇加海村残疾人罗荣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蓝艳青

来宾日报 2019-06-22 10:36 大字

近日,天刚蒙蒙亮,忻城县城关镇加海村残疾人罗荣便一瘸一拐地下地摘桑叶,他说:“家里蚕虫进五龄了,胃口越来越大,早出晚归摘桑叶才能满足它们。”

本来,罗荣也是个四肢健全的人。2011年,他在撬石头建墙基过程中,被塌下来的石头压碎了右腿。为了保住生命,他右腿膝盖以下部分全部挨割掉,从此,他就成为了一个依靠拐杖走路的人。

当时,他的三个儿子还没有成年,家里家外全部压在他矮小的妻子身上,家庭生活一下子发生了360度转变。2015年,他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种种困难摆在眼前。遇到困难罗荣没有退缩,他心想,没有能力外出打工,就待在家里搞种桑养蚕。他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大山里石头多、土地面积少。发展种桑养蚕,罗荣第一步就租用亲戚土地扩种优质桑园。从2015年起,他和妻子坚持每年种植6亩桑园,养10万多只蚕虫,养蚕年平均收入4万多元。

高收入往往需要高付出。特别是在农村搞养殖业,多年来,罗荣的艰辛付出一般人是想象不到的。

养蚕工作量最大的是摘桑叶,当蚕虫进入五龄后,每天需要摘取桑叶10多袋。因此,罗荣常常是天还没亮就一瘸一拐地到地里摘桑叶了。

每当摘到桑树还没长高的地块,罗荣就拿张小板凳坐着摘叶子,摘完周围的叶子又把板凳往前移,地里满是移动板凳的痕迹。有一次,刚下过大雨,地里土质疏松,罗荣摘桑叶到地角边,转身移动板凳时,不小心就滑进水沟里,污泥沾满了他衣裳,石头划破了他额头,血流满面,眼睛一下子睁不开了。罗荣一边呻吟,一边喊叫,在不远处地块摘桑叶的大叔听到喊声,立马跑过来,用口袋里的烟丝帮他止血,用杂草帮他抹去身上的污泥,慢慢地把他背上来,然后用摩托车送他回家。

当桑树高过半腰后,罗荣不能坐着摘桑叶了,他就拄着双拐杖站着摘。他常常带玉米粥到地里吃,整天站着摘,不管是天气炎热,还是刮风下雨,衣服湿透了干,干了又湿,他从不叫苦、不叫累。

在与命运抗争过程中,罗荣最感谢的是妻子的不离不弃。装假肢后,他双手提不起10斤重的东西。前几年,罗荣所住的村子还没通水泥路,摘下的所有桑叶都是妻子一袋袋地从地里扛上路边,然后又从路边一袋袋地扛到家里。望着爱人瘦小的肩膀压上比她还大的袋子,罗荣每次都心如刀割。近两年来,镇政府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水泥路四通八达,罗荣买了一辆三轮车,能开到山边地头、开到家门口,妻子肩上的重任才逐步减轻。

罗荣是个爱干净的人。移民搬迁之前,他住的是三间泥瓦房,但房前屋后,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农具、家具也摆放得整整齐齐。现在,他的三间瓦房变成了专门的蚕房,环境卫生要求更加严格。每批蚕茧上市后,罗荣立马收拾房间,及时搞好消毒。结茧专用的簇具、小蚕睡的簸箕,他都一层层地靠墙码好,多而不乱。正因为环境卫生搞得好,屋内保持凉爽通风,他养的每批蚕蛹都养得胖乎乎的,很少发病。

作为一个多了一条“腿”的残疾人,罗荣刚开始很自卑。但在数度哀叹命运的不公后,他最终选择了坚强。他总是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命运让我残了一条腿,我一定要用拐杖挑战命运!”

近10年来,罗荣始终像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坚持拄着拐杖下地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无声的实际行动教育、影响他三个儿子和身边的群众,让他们懂得幸福生活必须依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如今,他的三个儿子已全部在外务工,依靠勤劳的双手有稳定的收入。特别是在罗荣的影响下,加海村弄提沟屯的群众个个谋划发展产业,人人争相脱贫致富,游手好闲的人再也找不到了。

前段时间,有人曾提醒罗荣说:“你的腿部残疾蛮严重的,到医院办个二级残疾证回来,每月可以领上百元补助。”但他身残志不残,从不以残疾为由向党和政府伸手求助。

近几年来,在党的扶贫政策大力支持下,罗荣没有放下拐杖“修整”自己残疾的右腿,而是将国家的惠民政策作为另一根拐杖,向他想要的幸福生活奔去。2018年,罗荣一家光荣脱贫了。

今年春节前夕,忻城县召开脱贫攻坚摘帽誓师大会,会上,县领导给罗荣颁发了1万元“先进脱贫示范户”奖牌。感动之余,罗荣默默发誓:“我要把这笔钱用于改良和扩大桑园,当好科学养蚕脱贫示范户。”

当天,罗荣接受电视记者采访说:“珠穆朗玛峰再高也有残疾人登上,脱贫攻坚再难,你行我也行!”声音坚定而洪亮。

新闻推荐

2019年征兵工作启动

6月6日,笔者从忻城县2018年征兵工作总结表彰暨2019年征兵工作动员部署会上获悉:2018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精心组织,严格...

忻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忻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