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官”增动力 农村添活力

广西日报 2010-06-04 22:46 大字

本报记者 陈 坤 本报通讯员 袁晗文 江永新

不把豆包当干粮,村官不是官。类似的民间说法,说的是村干部地位低没保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涉农工作最终都靠村干部去落实,压力可想而知。

地位低,压力大。不少地方的村干部不堪压力,做了“甩手掌柜”,农村的各项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更不用谈活力。

这曾是我国基层党建工作的难题。来宾市通过创新基层党建机制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充满活力——能致富带富的村干部大批涌现,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攀升,去年达4094元,高于全区3980元的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农民人均收入更是激增18%。

创新党建机制 激活一池春水

“压力更大,动力也更大了”。罗树民第三次当选象州县石龙镇迷赖村支部书记已经2年。

他的压力来自对村民的承诺。去年村两委换届,群众对新班子的要求很明确,人均收入每年要递增200元。“任期满时兑现不了,自己走人。”

对村干部新的考核监督机制也对罗树民构成了新的压力。“现在市里对村干部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大到任期目标,小到年度目标,根据完成情况对班子进行考核,与绩效奖惩挂钩,压力比以前大了很多。”

然而,巨大的压力下,罗树民却干得更加起劲了,工作也更有起色了。

去年10月,来宾出台政策大幅提高村干部待遇,像罗树民这样的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每月工资800元,其他村干700元,年终还有实绩奖励和绩效补贴。从100多元到800元,干过多年村干部的罗树民工资翻了几个跟斗。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待遇高了只是一个方面,地位高了工作更有劲。按照新政策,退休了还有退休工资,村干部也是干部了,干工作动力自然更强了。”罗树民感慨,现在关键是提升能力,搞活村里的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记者采访时,罗树民的办公室来了客人。客人是外地客商,想在村里建蔬菜示范基地,这是第三次洽谈,合作已无障碍,只剩具体细节需要落实。

“厉害哦!你这个村支书居然忙于招商!”客商离开后,记者向罗树民伸出了大拇指。

“带领村民致富,光靠示范种养提高产量还不够,还得引进龙头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去年,村里引进了一家食品加工企业,村民可以用土地入股,年收入已大大超过原来种地所得,村民本人还可以务工赚钱。”罗树民说。

为了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罗树民只要有培训学习机会都会努力争取。去年,罗树民不但去山东考察大棚蔬菜生产,还自己出一部分钱报名参加广西农广校与来宾市合办的大专班。

石龙镇党委书记邓永康告诉记者,以前组织村干部培训,大都认为耽误工夫不想去。现在不少村干部把培训当成荣誉、当做机遇争着去,新压力赋予了他们新动力,也迫使他们学习新知识,做出新成绩。

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这一说法:仅去年10月以来,该市共举办各级各类村级干部培训班265期,培训2.2万余人次,选送了855人次到发达地区培训考察。此外,还与区内大中专院校合作,对村干部开展学历教育,目前已有455名村干部获大中专文凭,有234人在修大中专学历。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村各项工作开展的关键。”来宾市委书记张秀隆说,来宾农村的活力源于近年来建立健全的村级干部四大机制——以增强活力为目标的选拔培养机制、以提升能力为重点的培训机制、以激发动力为根本的激励保障机制和以提升效率为核心的管理监督机制。

基层“群星”璀璨 农村活力无限

“抓好一个支书,带富一个村。”来宾市委组织部部长庞标益告诉记者,2008年至今,该市按严格标准共评选出“五会”(会学、会想、会干、会管、会带富)支书300多人,超过全市支书总数的30%。

去年,武宣县黄茆镇根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韦大型,干了件“第一个吃螃蟹”的事,可谓远近闻名。

根村有块面积为1300多亩的土地,一直以来分为981小块,分别为346户所耕种。每家农户的地块四周都打着纵横交错的埂子,既占耕地,也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

“这样干,村民致富难!”韦大型把自己到山东潍坊学到的经验和做法带回根村。经过艰苦的思想动员,根村那满片第一期280亩的土地整合顺利完成,土地化零为整,统一预留了机耕路、排灌渠道。很快,一家公司相中整合好的土地,与群众合作建设良种甘蔗示范农场,签订甘蔗产销合同,投入资金20万元支持机耕路建设,并免费为群众进行大马力深耕。2009-2010年榨季,该片土地甘蔗平均亩产8吨,较整合前每亩4吨翻了一番,农民的收入也翻了一番。在示范效应下,根村1300多亩耕地已经全部整合,为该村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来宾市像韦大型一样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村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忻城县马泗乡马泗村党委书记鸥广龙,是村里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吃螃蟹第一人”。去年8月,他家的10个标准化大棚产出1万多公斤哈密瓜,收入超过5万元。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今年开春,全村的蔬菜大棚一下就从原来的12亩30个大棚,扩大到100多亩300多个标准化大棚。

兴宾区良江镇龙安村女村支书卓桂梅,当年第一个贷款买回拖拉机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如今,在她的带领下,该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机专业村,拥有各类农机100多台,村民们平日里忙完自家的农活后,就搞农机劳务输出。“农忙季节,一台农机一天能耕地10多亩,收入就可达2000多元。”卓桂梅介绍,仅此一项龙安村去年进账就达几百万元。

一位又一位优秀“村官”,带富一村又一村群众。来宾村干部队伍可谓“群星”璀璨,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活力。

新闻推荐

土司文化促发展

今年5月,拥有“壮乡故宫”——莫土司衙署的忻城县迎来一年一度的土司文化旅游旺季,为展示土司文化悠久的历史,满足广大文艺和体育爱好者的文化需求,忻城县于6日至8日举办“2011年广西忻城第四届...

忻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忻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