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小谷故里 仰才子人生

钦州日报 2020-01-17 10:47 大字

申弓

郑小谷是大名鼎鼎的“岭南才子”“两粤宗师”郑献甫。

郑小谷故里是广西象州县寺村镇白石村,进村是一个高大牌坊,上书“郑小谷故里”,一副对联为“故里春风荣画锦,上林晴日绚朝衣”,据说这是郑先生生前自拟的对联,十分工整,且意味十足,足见这位岭南才子的才情一斑了。穿过牌坊,来到村里的文化广场,这里全是郑小谷的内容。在戏台的左侧,一个规模不小的园子,立着几十方石头,每个石头都刻有郑小谷的诗词或对联。其中我们在一个黄铜的碑前伫立,那是一个书院的造型,一个门洞,有人物,有植物,有书联。门的上方写着“凤山书院”,左右是长短两副对联,十分有趣。我看得很有味道,但未解其中意。据说,这是郑小谷先生辞官之后,到广东顺德凤山书院任教,上班第一天早上,有人在门口贴出了个上联“谁人挑水江边卖”。郑小谷明白那是当地人要试他的才能,并讽他是在“江边卖水”,有班门弄斧之意。便写了下联“是我移花岭上栽”,十分巧妙地回应了。可不想这事还未了,第二天早上,门上又贴出了一个上联“竹笋如枪谁人敢来枪上立”,郑先生又以“茅草似剑黄蜂偏向剑中巢”回应了。这便是凤山书院的“一双对”奇观,成了千古佳话。

来到郑小谷故里,自然要到他的故居瞻仰。走过村间小道,我发现村子十分整洁,每家的门上,都挂着用木板制成的楹联,多是渲染一种文化色彩。如一间极其普通的民房,门联曰“学有所成兴白石,才殷于用筑华庭”,另一家则是“学苑儿孙欣竞秀,征程棠棣盼生辉”,再一家是“学的怀仁心积善,年言守信德生辉”。我发现都是与学有关,而且首联都是用学字开头。可见此村的学风有多浓,应该是郑先生所遗留下来的崇学之风。

走过来便是郑小谷故居,一座不起眼的院子,一个小门楼,上书“比部第”,其门联为“比部更新承继先贤扬国粹,典型犹在务期后裔振家风”。进得门来是象州县人民政府于2008年立的保护文物单位碑记。里面诗词楹联比比皆是,其中一个石碑,刻着“谷公遗像”,遗像左右有联曰:读书种田聊复尔耳,发言行事纯任自然。遗像下面是关于郑小谷的生平介绍:谷公名贮,字献甫,别字小谷。1801年郑小谷生于象州寺村白石村,1872年,病逝于讲台上。谷公生性聪颖,著作宏富,德高望重,是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在我国历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在《中国人名大辞典》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等权威性辞典、史料和刊物均有记载。谷公14岁考中举人,35岁进士,授刑部江苏、云南司主事,为官一年二月,因不愿与贪官同流合污,为施展自己生平抱负,便以“亲老乞养”为由,辞官还乡,开始著书教馆。谷公先后主讲过广西德胜书院、庆江书院、桂林榕湖书院、秀峰书院、孝廉书院、广东凤山书院、广州越华书院及象州象台书院、柳州的柳江书院,其门生遍及江南,被誉为“两粤宗师”。谷公一生著作甚多,尚流传于世的著作有《四书翼注论文》 《愚一录》,台湾文海出版社出版《补学轩文集》 《补学轩文续集刻》等,同治九年还主纂过《象州志》,成为名噪一方的“岭南才子”。

读着碑文,越读越生敬仰,为他的成就而自豪。自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郑小谷一生好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真正做到手不释卷。据传他小时候有一次跟大人到外公家作客,到了该睡觉时候还没回来,害得大家一番好找。后来还是他的母亲清楚他的习惯,叫人们到有光亮的地方去找,果然,他到庙堂里去借香火之光在入迷地读着。而最让我感慨并折服的是三次上京赴考的屡败屡战精神。想当年,广西去京城,迢迢万里,山高水远,无车无马,靠着一双脚板,如此往返六回,岂不把木屐磨穿!这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正如他在第二次失第回来作诗自勉所写的“名难成就羞难掩,文不惊人誓不休”一样。这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当先苦其心志,劳期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者也。

从介绍中得知,这位大贤毕生著述甚丰,从文化广场侧面的《郑献甫诗文选》及《郑小谷诗词路》可以领略到其中之一斑,那都是从他一生的四千多首诗词中所精选出来的精品,读来无不令人回肠荡气,精神振奋,诸如“倦游廿载红尘路,转爱三家白石村”,“西山渔唱来,北门樵子渡,苍茫登高阜,独对寒江雾”,“春山如笑画不成,春水如愁看欲生。东风吹人作西面,高处独立斜阳城”等等,读来都是脍炙人口,意味隽永的上品。

新闻推荐

果园建起“轻轨” 运输果肥不愁 来宾市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再上台阶

晚刊讯(记者唐毅通讯员李德)“果园轻轨好帮手,运输果肥不用愁;丰收果实摘下后,轨道运输送地头;肩挑背扛已落后,富民产业有奔头。...

象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象州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