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六祖岩胜迹引来学者云集各方欲借禅文化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南国今报 2018-06-22 16:06 大字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在象州六祖岩实地考察。

今报记者王剑文/图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惹尘埃。”这几句脍炙人口的佛偈,出自唐代高僧慧能大师之口。作为禅宗第六代祖师,他使佛教真正消化、融化、内化于中国的思想文化体系,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

6月19至21日,来自区内外的80余位史学界专家学者、佛教界人士齐聚六祖慧能的隐修之地——广西象州,参加在此举行的广西(象州)六祖文化研讨会,取得了多方面的积极成果。

1

这个“唐僧”真不简单

据了解,六祖慧能是欧洲学术界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与孔子、老子并称“东方三大圣人”。他的思想还得到了毛泽东的推崇,不仅将慧能与孙中山先生一道并称“岭南两大伟人”,还把《六祖坛经》称为“劳动人民的佛经”。

六祖慧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广东新兴县人,于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前往湖北黄梅东山寺,成为五祖弘忍最赏识的一个弟子,被秘密传为禅宗六祖。之后,弘忍嘱咐慧能带着祖师衣钵离寺南归,其他师兄弟则为争夺继位权而对他展开追杀。为此,慧能隐匿修行15年,这一时期的六祖去向众说纷纭,但是广西境内的相关遗迹一直未获关注,游离于研究人员视野之外。

2

隐修遗迹引发关注

2015年夏,象州县政府官员吴孝斌得知当地有个六祖岩,于是多次前往调研考察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文提出“六祖慧能大师曾在象州隐匿修行悟道”的观点,引起广泛关注。这处岩洞刻有篆书“六祖岩”三字,为北宋文人谭掞于“元丰甲子岁”(公元1084年)题写上石,是迄今为止事关六祖慧能隐修处的最早石刻。

另外,在象州六祖岩中及岩洞周边,还保存有多处石刻,证明至少自宋代起,就有六祖圣像在岩中安放,四方百姓奉祀至诚。加之象州旧志对六祖岩及六祖圣像亦有相应记载,均显示出此处与六祖圣迹有着莫大的关联。

吴孝斌的考证文章发表后,区内外文史学者、考古专家、佛教界人士多次到象州实地调研考察,普遍认同“六祖慧能大师曾在象州隐匿修行悟道”的论断,认为这是一个重大发现,是一份非常厚重和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象州的六祖文化资源,对象州、对广西都有积极意义。吴孝斌的考证文章发表后,区内外文史学者、考古专家、佛教界人士多次到象州实地调研考察,普遍认同“六祖慧能大师曾在象州隐匿修行悟道”的论断,认为这是一个重大发现,是一份非常厚重和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象州的六祖文化资源,对象州、对广西都有积极意义。

3

研讨交流联合倡议

此次在象州举行的六祖文化研讨会,由广西历史学会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和象州县禅宗六祖文化研究会承办,广西佛教协会协办。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象州县六祖岩、真隐岩等六祖遗迹,充分肯定了象州六祖遗迹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并围绕象州等地六祖遗迹的人文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六祖文化的当代价值,六祖文化与“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研讨会上发起联合倡议:一是要切实做好象州六祖岩的保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岭南的又一处禅宗六祖文化胜境;二是充分挖掘和阐释禅文化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使禅宗六祖文化成为广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补充,并促推地方乡村振兴;三是搭建一个禅文化交流平台,努力构建岭南禅文化圈,同时进一步扩大与东南亚、东亚佛教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六祖遗迹和六祖文化在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新闻推荐

碧野千里景如画

端午时节,有着“桂中粮仓”美称的象州县20多万亩水稻“水满田畴稻叶齐”,碧野千里景如画。据悉,该县妙皇乡盘古村通过“公司...

象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象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