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大力推进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初显成效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今年11月,全村有2.8万公斤甜玉米从这里陆续集中销售到北京,每公斤能卖到2.6元,总成交金额达到7.28万元。现在,砂糖橘等农产品开始上市,订单为7元/公斤。通过电商平台,种植户在家门前就能卖东西。”12月1日,在象州县大乐镇岭南村公共服务中心电商服务区,岭南村电商负责人覃华强告诉笔者。
如今,在岭南村公共服务中心,不仅设置社会救助、医疗保障、计生等政务服务窗口,还设置党建设室、卫生室、老年活动室,搭建了电商服务中心等惠民服务平台,辐射带动69户发展种植砂糖橘2000亩、甜玉米600亩。医疗卫生、社会治安、司法调解、社会救助等服务惠农业务在村里就能办理解决。
当前,象州县建成40多个阵地好、党建好、服务好、产业好、自治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八好”新型农村社区,被确认为自治区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县,获得自治区300万元农村社区建设支持资金。该县“八好”新型农村社区成为来宾市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全面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标杆。
实施惠农服务一站式,群众办成事不出村。来宾市党委、政府高屋建瓴,做好顶层谋划布局,推进农村社区建立试点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整合部门资金、项目资源投入,推动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目前,全市720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均建设了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文艺舞台、一个科技文化卫生综合活动室,组建一支农民文艺队、一支农民篮球队。推进医疗卫生、社会治安、司法调解、社会救助等服务惠农活动进农村,建立村级民事代办制度,为群众提供低保、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法律等系统服务,强化了行政村的公共服务功能。
今年8月,村(社区)换届选举后,农村社区基层建设实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手段、有制度”等“六有”目标,基本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全覆盖,让农民群众办事不出村。2017年,兴宾区陶邓镇、象州县寺村镇、武宣县黄茆镇等3个镇被确定为自治区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镇,40个村委被确定为自治区级农村试点社区,打造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让农村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
万才返乡加电商,农产品销售不出村。脱贫攻坚,人才是关键。当前,全市还有近5.38万户19.92万人贫困人口,多数分布在生存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贫困村。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以实施“万乡返乡·共建小康”计划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抓手,在政策、资金、贷款等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的吸引下,目前全市共有4500余人返乡创业,创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66家,落实投资3.86亿元,吸纳劳动力就业1.8万余人,解决贫困户就业1.1万多人。利用技术、资金等优势,发挥致富带富作用,形成“一村一品”模式。同时,为解决群众农产品买卖难问题,来宾市不断推进发展贫困村“党旗领航·电商扶贫”工作,对全市247个贫困村的名特优农产品进行摸底调查,整理汇总出好产品24类154种,推荐给区内外12家电商销售平台和企业,将产品有针对性地推荐到适销地区,建立电商与农户间的“信息金桥”。目前,全市共建立562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今年以来,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
建立“微权力”清单,民主监督约束不出村。来宾市规范了村级权力运行,在全市720个行政村、74个社区,全面推行村(居)级干部“微权力”清单管理,明确了三资管理类7项、工程项目类2项、公共服务类5项、惠民政策类12项、村务公开3项、印章管理等30项的管理办法和审批流程,并全部公布上墙,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全市村级干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来宾市实施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方案》,推动城乡社区议事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利;出台了《来宾市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确保农村社区各项工作公开透明、合法合规,加强对扶贫领域的执纪监督,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扶贫资金项目不断涌向农村基层的当下,强化社区民主监督作用,通过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督,确保资金安全、项目推进顺利,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驾护航。一些“吃、拿、卡”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式村级干部纷纷被拍落,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莫益路)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象州县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把准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期盼,精心组织,精准发力,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象州实际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五举措”助推基...
象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象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