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非遗 百年传承

来宾日报 2020-05-13 08:26 大字

龙鱼腾跃,泳姿优美。 翡翠鸟欢歌醉游人。 翡翠鸟舞动乡村。

鸟飞鱼跃蝶翩跹,

圩镇锣鼓闹喧天;

村童观罢兴未尽,

泪挂腮边又一年。

创世史诗

遥远神秘

《翡翠舞》《龙鱼舞》和《蝴蝶舞》是武宣县颇具特色的壮族传统舞蹈,人们以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解,讲述民族故事,倾诉欢乐伤悲,消解劳作疲惫。蕴含着土著生存、生产和生活智慧,带着民族文化特有的狂野,充满生命张力,被誉为“壮民族创世史诗”,伴随着壮家世代子孙的出生、成长,直至老去。

武宣县位于桂中黔江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该县自古以来就成为南北民族迁徙、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通道。壮族同胞从远古走来,经过漫长而悲壮的迁徙,在此开荒拓土,以劳作为荣,以收获为乐,耕耘着家园,同时也创造出优秀而独特的民间文化。以桐岭镇《翡翠舞》《龙鱼舞》和《蝴蝶舞》为代表的民族舞蹈别具一格,遥远而神秘,为百姓传播快乐,让人们变得更加乐观积极。

作为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壮族文化符号,《翡翠舞》于1990年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西卷第498-506页)》,并于2010年五月入选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表演

壮乡盛会

桐岭镇距县城20多公里,这里多高山丘陵,起伏跌宕,守护历经千年风雨的村落,流淌的武赖河孕育了别样的风土人情,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壮族村屯错落分布在流域河畔,小河唱着古老的歌谣,蜿蜒向东汇入黔江。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自然与人文在这里相遇,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织。经过不同历史阶段的跌宕起伏之后,民俗民风依然能够生存下来,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每年正月初一一大早,盘古、塘莲和大覃等村群众会自发组织艺班,徒步赶着十几里的泥石路来到桐岭圩镇,参加展演比美。劳动了一年的人们都会赶来圩镇过春节。由于当时春节并无其他文体活动,这些民族舞蹈自然成了群众观赏的首选,在露天场地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参演的有翡翠舞、龙鱼舞、蝴蝶舞和猫狮舞等,几个艺队“你方唱罢我登场”,加上各村班队都想获得头魁口碑,纷纷亮出舞技绝活,现场精彩纷呈,惊喜连连。大街小巷挤满了人,欢声笑语、喝彩声,此起彼伏。

时至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文化生态复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些民族舞蹈的艺术精髓被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同时也被不断地丰富和创新。

翡翠舞:

翠鸟叼鱼到墓前

翡翠鸟是一种美丽的鸟,嘴大且长,坚硬有力,善捕小鱼,常停靠在塘边或河岸守望,眼睛犀利,紧盯水面鱼踪,并频繁地转动脑袋,环视戒备,或在离水面5米多高的空中悬飞,发现目标就会迅速从上空俯冲到水里,啄鱼百发百中。

当地群众生活并活跃在峰林、槽地和丘陵地带。过去,人们在田边河流,村边鱼塘经常看到翡翠鸟的身影。在人们的印象中,翡翠鸟弱小却不卑微,天敌众多却又顽强,给人一种高贵、素雅之感,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在桐岭镇下盘古村,罗姓家族至今一直传承着翡翠舞,他们用篾条编织成翡翠鸟形状,由表演者模仿翡翠鸟的基本动作。

罗光团(已故)是盘古村一名普通的村民,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翡翠舞”的传承掌门人,半生从艺,翡翠舞的精髄已融入他的生命轨迹。该村原来舞的只是一只翡翠鸟,为增加舞台气氛,在县文化馆的指导下,老罗编扎了第二只“鸟”,他与舞手覃信汉经常砌磋舞技,两人成为导、演好搭挡,将灵巧多变的舞技发挥到极致。21世纪后,后辈共扎有4只“鸟”。他们心灵手巧,对道具模型的装饰和操控技巧进行改进,使“翡翠鸟”更加轻巧华丽、形象逼真。

据老罗介绍,按罗氏族谱记载,该村的翡翠舞大致始于明末清初,为第一代艺人罗稻香所创,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关于翡翠舞的故事,起源于当地民间传说,大约在300年前,盘古村有个罗老汉,在帮财主打工时因劳累去世,尸体葬在河边的荒坡。次年清明,老汉的儿子去扫墓,因家境贫寒,没钱买祭品,只好空手去祭拜。正在悲怜之时,忽见一只翡翠鸟叼着一条小鱼飞到老汉墓前,放下鱼就飞走了,小鱼自然成了扫墓的祭品。为感谢翡翠鸟的恩德,罗氏子孙创作了翡翠鸟舞,每逢节日庆典之时,便套上漂亮的翡翠鸟模型模仿它的动作,翩翩起舞,以示对翡翠鸟的崇敬。从那之后,翡翠舞在下盘古村罗姓家族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翡翠鸟舞道具模型长1.6米,宽0.7米,高0.5米;鸟身骨架用竹篾经纬编织成型,然后用绿色绒线覆盖其上;颈部用绒布围成,其间用一根棍杆连接鸟头,以便灵活操作鸟头和鸟嘴,鸟嘴为樟木,长0.4米,翅膀长0.9米,可展翼收趐;眼睛用乒乓球做成(古时则用鸡蛋壳做成),上点黑珠,可眨动闭合,维妙维肖。可操动的部位均用麻绳连接牵引。

按照剧本原创程序,翡翠舞主要有走圆场,低头觅食、追鱼、啄鱼、喝水以及栖息、梳洗、求偶等情节。在开场锣鼓声中,翡翠鸟闪亮登场,张开翅膀,碎步圆场,仿佛一只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而后再走丁字步和四平马步,根据戏情轻盈起舞,舞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创意发挥。

走完一个圆场后,翡翠鸟开始觅食,大长嘴一张一合“的哒”有声。啄食的情景活灵活现,生动风趣。吃饱之后即洗澡。表演者操作模型,让鸟头转动自如,梳洗身上的羽毛。一身轻松,继而开始盘睡,眼睛一睁一合,显出困乏的神态。最后,鸟的眼睛全部闭上,表示它已经安然入睡。

突然,一阵激昂明快的锣鼓声响起,鸟即惊醒旋即展翅盘旋奋飞,继而进行“超低空”追逐、嬉戏、和鸣,姿态优美,寓意壮族人民向往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以及对这片壮美土地的热爱。

表演者背披翡翠道具,双腿化装成鸟脚,步态敏捷而轻盈,姿态灵活灵现,妙趣横生。21世纪后经过加工提高,服装也有改进,又增加许多新动作,即通过膝部柔美的起伏动作,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动作,翡翠鸟自由自在地飞向远方,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龙鱼舞:

龙鱼现身莲花塘

龙鱼舞和翡翠舞似乎是相对应的,演绎跨越天海奇妙共生的传奇。

龙鱼舞是和律村委塘莲村的拿手好戏,该村保存的手抄本介绍:相传蛮障年代,塘莲村常有妖魔鬼怪出没,猛兽横行,这些妖魔能射出猛烈强光灼烤大地,使土地龟裂,寸草不生。它们还吞云吐雾,喷洒病疫瘴气,残害生灵。一天,乌云密布,雷声大作,大雨骤降,村前的鱼塘突然涨满了水,一只金色的龙头鱼身怪物在鱼塘中游弋腾跃,忽隐忽现,人们称之为“龙鱼”。不久,雨住云收,那龙鱼早已不知去向,村人却看见一朵美丽的莲花绽开在池塘中间。更为奇怪的是,塘中还多了一个水缸大的泉眼,清澈的泉水不断冒出。而今,这泉眼仍在,直径约1米,位于旧村前田垌间一片磐石中央,充溢的泉水汩汩冒出,水清沙净,泉洞在深约1米的地方拐向更深处。

却说自从“龙鱼”在莲塘现身以后,妖魔鬼怪再也没有出现,池塘里的莲花越来越多,从此村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得以安宁,人丁兴旺。“塘莲村”由此得名。为感恩龙鱼救世,驱邪纳福,村里把每年春节舞狮改为舞“龙鱼”,并约定成俗,传承至今。

龙鱼舞传承人韦扬月修补龙鱼,离不开师父的传授,过程分编扎、扑纸、彩绘、装饰工艺等,强调吉祥和美观,造型夸张浪漫,角粗嘴宽,角系彩绸,须发飘扬,两目圆睁,腮能张合。

一次,为用香烟硬盒内的银箔纸做鱼鳞,在全村尚无人抽名烟的情况下,戏班发动全体艺人四处搜集,历时半年,才把周身鱼鳞凑够。

表演龙鱼舞时,先由龙鱼出场漫游,而后跳滩、觅食;姜公钓鱼、寻伴求侣、鱼水承欢、鱼戏莲叶以及祈福吉祥。在鼓乐声中,两个丑角肩扛钓竿,腰别鱼篓,挽着裤脚欢腾跳跃出场,随后龙鱼甩头摆尾漫游而上,两个丑角即不停地圆场挥甩鱼竿,象征鱼绳的彩条在龙鱼面前飞舞,作势要钓起大鱼,而大鱼则意识到危险,迅速游开。在三者互动竞拙逗趣间,龙鱼忽而沿圈漫游,忽而直前穿梭,忽而灵巧跳跃,腾空戏水、追逐,然后通过各种翻腾跳跃的动作逆流前进,奋发向上,展示自己的力量以及调皮优雅的泳姿。

龙鱼道具较大,舞动是力气活。舞者是村里的健壮男子,有的甚至身怀绝技。其中有一位韦姓舞手,竟能在60公分高的晒坪围墙上倒立行走。表演时,舞者头、肩、手、腰、腿皆同时用功,甩动头部,两目圆睁,转体、踢蹬跳跃,悠然的姿态与腾身跃出水面时奔放的体态形成强烈对比,配以鼓乐,有如狂飚林柿,飞瀑坠崖,引人入胜。

蝴蝶舞:

凤凰山下彩蝶飞

蝴蝶舞是大覃村的传统舞艺。大覃村背靠气势磅磗的大山——龙山山脉,自东乡双髻山、龙殿山过黔江,绵延经桐岭、通挽镇后径下贵港市。村背有一座最高的山峰,名凤凰山,绿意葱茏,一条登山小径穿过树林,伸展到云端上。山下有一汪深潭,名叫蝴蝶潭,那里流传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据传承人廖昇华(桐岭镇政府干部)讲述,相传很久以前,村上有一个长得帅气英俊的年轻人,名阿呈,为人勤劳正直,乐于助人,平日靠打柴为生,邻里称道。村上有个财主,家中有个年轻漂亮的女儿,名芳梅,她的歌喉像百灵鸟一样动听,她织的布绣满美丽的山花和彩云。芳梅与阿呈二人在凤凰山下相遇,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但老财主嫌弃阿呈家境贫寒,门不当户不对,坚决反对这门亲事。

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芳梅决定背弃父母,与阿呈远走高飞,正当他们在凤凰潭边相会时,不料被财主察觉,带着一帮家丁气势汹汹尾随而至,二人势单力薄,走投无路,只得双双相拥纵身投入深潭之中。刹那间,天空电闪雷鸣,倾盆大雨骤然而至,足足下了三个时辰。

雨后复斜阳,潭边雾气潮润,芍药花开得鲜艳,一对彩蝶从潭中扑扇着轻盈的翅膀,流连于美丽的花丛中。

为纪念他们纯洁而真诚爱情,村民用竹篾编成蝴蝶模型,装饰得五彩斑斓,逢年过节进行表演,传承至今。

表演蝴蝶舞时,由一男一女花童手持花篮出台圆场,舞花引蝶,而后一雌一雄彩蝶碎步而上,与花童互动。此时,两个花童唱起歌曲,诉说阿呈和芳梅凄婉的爱情往事,歌词生动感人,旋律婉转优美,两只蝴蝶扑扇着翅膀,似在回忆苦难的经历。现场笼罩着循环往复的忧伤,有人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在歌舞中,两只蝴蝶深情款款,翩若轻鸿,时而像叮咚的泉水在山间流响,时而像璀璨的星辰在夜空闪烁,万千仪态,好似凤凰山下的彩蝶又飞到了人间。让观众在欣赏蝴蝶舞的同时,思绪也随之在时空中自由地飞翔。

“生活里没有舞蹈,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廖昇华在叙述《蝴蝶舞》时深有感触。武宣的民族舞蹈贯穿了民间艺人的一生,并将之传给族里的孩子,使传统文化流淌百年,生生不息,不断得到更新,呈现着人们和谐而稳定的生活情景。在这坚守的背后,得益于民间艺班的努力和专业,让人感受到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憧憬。通过挖掘、宣传当地人文历史,展现壮族独特的艺术魅力,必将吸引更多资源投入到非遗的保护中来,激发人们对本土特色和非遗传承的热情。□特约摄影记者 蓝炳培 文/图

新闻推荐

双随机抽查 全过程公开 亲民执法获赞 来宾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试点工作综述

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潘杰(右二)带队深入企业开展上门走访服务工作。2019年4月28日,广西消防救援总队印发《消防监督检查“...

武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宣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