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敢干的“牛”老板 记武宣县黄茆镇人大代表陆任光 □廖海山 项华
“陆任光养牛,虽然有点‘疯’,不过也是真的‘牛’”。说起陆任光,武宣县黄茆镇上额村村民异口同声地说“牛”,是指他敢想敢干。今年49岁的陆任光是黄茆镇人大代表,为什么大家都说他很“牛”,或许和他大起大落的创业故事有关。
上世纪90年代初,陆任光取得大货车驾驶证后,开始在广东帮人拉货、送货,虽然常常奔波在路上,但收入可观。可就是这样一份让旁人艳羡的工作,陆任光说放手就放手。1998年,他选择回乡创业,凭借多年积蓄租了15亩土地种甘蔗,并在甘蔗地里养了1000多只鸡,取名曰“生态养鸡”。生态养鸡在当时是一个新鲜事物,陆任光本想做大做强,但因为技术与经验缺乏,1000多只鸡死亡过半,加上价格一直低迷,几乎没有收益。朋友亲戚都说,他放弃大城市的货车司机不干,回来养鸡,真是“疯”了,一时间他也有些后悔和无措。
直到2013年,金泰丰夏南牛养殖场来到黄茆镇建场,这给陆任光的创业之路燃起了希望。当时,该养牛场在黄茆镇推广“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由公司提供技术和牛崽给养殖户,年底按价回收。在总结过去失败的经验后,2014年,陆任光向该公司领养了20头牛,并在专业技术指导下获得了收益。初尝甜头后,陆任光又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他要自己买牛来养。
2015年对陆任光来说,是极其艰难的一年。这一年,他拿着自己所有的积蓄和向朋友亲戚借来的十几万元,向该公司买断牛崽回家自养。要知道,养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单凭他过去一年从该公司技术人员那里学到的皮毛还远远不够。幸好,陆任光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加紧“补课”。白天,他几乎和牛“住”在一起,近距离观察牛的起居和喜好;晚上,查阅各种养牛书籍,学习养牛技术。除此之外,每次镇上、村里举办的养牛培训班,他一节课不落,还专程到贵港、桂林等地参观学习养牛经验。那一年,除了吃饭、睡觉,陆任光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花在养牛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就掌握了牛犊选择、饲料搭配和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并成为当地养牛“土专家”。
如今,陆任光的养牛场已发展到年出栏30多头的规模,年收入达20多万元。正是因为那一年的“疯狂”,朋友亲戚不再质疑他的选择,因为他“疯”出了一条致富路。
2016年,陆任光被选举成为黄茆镇人大代表。“能够当选成为人大代表,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我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一定会发挥好代表作用,不辱使命。”这是陆任光当选后的肺腑之言,而且他也没有食言,带领村里的贫困户共同创业致富。同年,贫困户莫建飞用低于市场价9000元的价格,从陆任光的养殖场购买了9头牛崽进行饲养,陆任光不仅无偿传授养牛技术,还不时到他们家走访了解情况。在陆任光的指导下,莫建飞当年就增收5万元。
陆任光常说:“村里谁想养牛,我都会尽力去帮助。作为人大代表,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所学所知传授给更多需要的人,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陆任光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正是人大代表先锋模范作用的体现,他毫不保留、勇于担当的品质也是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具体实践。如今,这个又“疯”又“牛”的“土专家”,正谋划着扩大养殖场的规模,将“疯狂”精神和“牛日子”进行到底。
新闻推荐
今报来宾讯(记者黄必成)在医院病房,原本一张床位只安排一个病人,但是基层医院由于床位少,为了多赚钱,医生竟然安排数个病人在同...
武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