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处入手汇聚脱贫大能量

来宾日报 2016-11-10 00:00 大字


如何凝聚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武宣从“小”处入手,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通过多途径宣传扶贫开发的举措和干部群众对如期实现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小会议”突出大举措

2月28日,县委、县政府召开精准发力、全力攻坚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会议,对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宣传部门集中报道县四家班子领导到乡镇指导扶贫开发,为基层扶贫注入动力。

针对十大专责小组组长由相关单位负责人调整为县四家班子领导担任的举措,跟踪报道各乡镇及贫困村的脱贫规划方案和实施计划。特别是连续集中报道从上到下以“扣扣子”“担担子”“钉钉子”的精神贯彻落实,展示各级党员干部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征程中的精气神,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攻坚力量。

7月28日,本报在2版显著位置报道了武宣县脱贫摘帽工作责任压实会和该县领导升温加压进村入户开展脱贫帮扶的具体举措及推进情况,对推动各乡镇、贫困村紧盯目标任务,一项一项抓推进、抓落实,抓好产业发展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

“小改革”展现大成效

6月11日,《资源入资产、资金入股金、农民入股东——“三入改革”成***“新引擎”》在《广西日报》一版发表,生动地讲述了碧水湾生态农业、鲜绿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硕丰家庭农场、茂谷柑种植大户等公司和合作社介入***工作,破解了因资源分散、资金缺乏,部分贫困户不适应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需要等问题,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的典型事例。

特别是9月1日,《广西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领导抓、龙头带、企业帮——武宣脱贫攻坚打出“组合拳”》,讴歌了该县部门强力主导、行业全面加力、社会携手共行,脱贫攻坚的合力汇聚成流的势头干劲。

《资金引路产业扶持技术指导信息传输——武宣多方啃“硬骨”挖“穷根”》先后被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等重点媒体采用。1至10月,武宣在各种新闻媒体分别发表有关脱贫攻坚的新闻稿件316篇,其中国家级和自治区级60多篇。

“小节庆”推动大产业

《文化唱红经济戏——武宣“双龙盛柿”旅游扶贫暨第五届果王大赛见闻》9月27日发表在《广西日报》9版头条。通过报道节庆盛况,在宣传“仙城牌”牛心柿品牌的同时,展示了武宣县蒸蒸日上的县域经济产业。

宣传部门精心策划,结合仙城文化艺术节暨金葵花旅游节,通过报道东乡镇下莲塘村所举办的系列活动,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10月18日,《广西日报》头条刊登了《武宣:金葵花海掘“黄金”》等系列报道,引来贵港、南宁、柳州等地家庭自驾游客超4万人次。

此外,《武宣扶贫产业:突出“一村一品”特色》《选准产业按下脱贫“快进键”》一系列报道精准地宣传了该县通过节庆活动,力推甘蔗、优质稻、水果、蔬菜、畜牧等传统优势产业上水平、上规模的不懈努力,推动了赏花、采摘、农家乐等观光休闲农业的蓬勃兴起。

“小活动”构建“大宣传”

武宣结合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雨露计划”等,在乡(镇、街道)、贫困村书写小标语,发放小册子,召开小会议,在全社会掀起了各界热心支持、积极参与扶贫的热潮。

在摸准选准扶贫对象的基础上,该县大力宣传以县乡党校、农家课堂、田间课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小平台”为阵地,传播技术、推进产业发展的成效。

与此同时,大力宣传各乡镇用“小项目”普及“大良方”、通过“小家庭”凝聚“大力量”的举措和成效,推动扶贫小项目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增强了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为助推贫困户在短期内尽快脱贫造足了声势。□陈德仁

新闻推荐

户在抢收葵花籽。武宣县大力发展短、平、快生态游助农增收。全县种下的1万多亩油葵平均亩产达150公斤,每亩收入在1600元左右。(陈德仁 摄)

11月13日,东乡镇下莲塘村的农户在抢收葵花籽。武宣县大力发展短、平、快生态游助农增收。全县种下的1万多亩油葵平均亩产达150公斤,每亩收入在1600元左右。(陈德仁摄)...

武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