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爱心献给贫困少年

来宾日报 2016-08-18 00:00 大字


今年暑假,宁波大学新长城自强社的13名志愿者,不远千里来到武宣县马山村思灵乡马山小学开展了为期28天的支教活动。

深入乡村 爱传马山

马山村是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村。由于干旱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青壮年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在家务农,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缺乏管理和陪伴。

初来乍到,马山小学校长何金盘告诉志愿者,马山小学只有四个年级,四个老师兼任了所有课程,孩子普遍没有接受过基本的艺术类教育,也缺乏基础英语教学,非常希望借此机会给孩子多开设一些丰富多彩的课程。激发他们对学习艺术、了解各种文化的兴趣。“我觉得孩子需要我们带来一点改变。”支教队员麻芝辅说。

选择课程的时候,志愿者不仅帮助孩子预习了下学期的常规课程,还为孩子准备了绘画、音乐、手工等艺术类课程。英语课也安排了两个老师,分别带班,从最基础的内容教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

村民相助 克服困难

在马山村的支教过程中,队员只能睡在地板上。没有热水洗澡,买菜做饭都要亲自上阵,尤其要忍受各种蚊虫的叮咬。由于对蚊虫没有免疫力,几乎每个队员都挂着几个“包”上课。

尽管开始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渐渐这些抱怨都被可爱的孩子带走了。孩子和村民发现老师被叮咬,主动地从家里带来新鲜的芦荟、樟树叶等帮助老师止痒驱虫,令老师都非常感动。老师的教课氛围也浓厚,常常在一起讨论课堂遇到的困难,孩子出现的问题。

短短一个月,热心淳朴的村民也给了他们很多帮助。支教队员有说不完的事例:“一听说我们的到来,村委会就先为我们准备了一顿大锅菜米饭,并给大家支持和鼓励。”“也常有村民为我们送来一大堆药膏、蔬菜、粮食之类的东西。”虽然在支教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不便,但是热心的村民给志愿者带来了温暖和安心,让他们更能坚持下来。

家访交流 共促成长

志愿者深入到孩子的家中了解情况,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提高孩子与家长对艺术素养和学习的重视度。

在学生覃萱如的家,已经年近古稀的爷爷一个人管着八亩田,带着五个孩子,孩子都很出色,昏暗的小屋奖状贴了满满一墙。问及爷爷以后是否会继续考虑供孩子读到大学,爷爷腼腆地笑笑:“也供不过来啊。”志愿者的家访,让学生感到很高兴。

虽然马山村里的水泥路渐渐铺起来,但大多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并不强,孩子在家中还要帮着种水稻、玉米,晒谷子,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成绩。村里的孩子大多读到初中毕业,就跟随父母外出打工或在家帮助务农。五六年级并到乡里了,条件稍好些的孩子有的便跟随父母去外地读书。

村民黄美萍在家开了商店,把孩子送到了县里读高年级。支教期间,她的孩子也回来接受暑期教学。“孩子喜欢听支教老师讲课,说他们普通话更标准,讲课的内容有新鲜感,更能开阔眼界。”黄美萍说。

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与村民的沟通,支教队员与村民之间更建立了一份理解、一份宽容,在对待孩子时,也更多了一些方法,一些耐心。

共度时光 共同收获

这次支教时光让志愿者和孩子都收获了很多,支教团的女孩子变成了随手灭虫的“女汉子”,男孩子也渐渐都能拿起锅铲,做出一餐品相不错的佳肴。支教成员也更加明白了老师备课的不易与艰辛。特别是孩子对新知识的渴望,让支教老师更加努力工作,他们为能给孩子开启一扇完全未知的门,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求知的种子而骄傲。

7月28日,支教老师和学生举行告别晚会。大雨下到8点,但是雨停后家长和学生要求继续表演。乡里来的干部也及时把灯光音响接好。“希望你们明年再来!”表演完节目后,许多村民大声对支教老师说。

“如果有机会,我还会选择继续来支教。”支教成员赵明州说。□陈德仁 赫燕飞

新闻推荐

扶贫攻坚“活样板”

游客抢购红心蜜柚。(李干金摄)蜜柚节评出一、二、三等奖。(李干金摄)农户在现场咨询红心柚种植技术。(陈德仁摄)□陈德仁李干金王丽莉金秋九月,柚果飘香。东乡镇风沿村万亩红心蜜柚基地里,金灿灿的红心蜜...

武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