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帮“不愿回家的人”渡难关

柳州日报 2014-02-14 14:50 大字

连日的低温,让“送温暖”成为当前的热门词,而露宿在龙城街头的流浪人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11日晚,记者随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一起,到柳州市各城区流浪乞讨人员较集中的街区巡查,与他们近距离接触与交流,并为他们送去保暖衣被和救助联系卡。

当晚8时30分许,巡夜组首先来到红光大桥北侧桥底。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记者看到一排床铺,有木板简易搭起的,也有席梦思床。一名老者正坐在一张小板凳上烤火取暖。老人说,他叫吴思平,来自来宾市武宣县,今年56岁。记者问:“这个桥底平时住着多少人?”“七八个吧!”“你都认识他们吗?”“不熟。”吴思平说,住在这里的大部分人,要很晚才回来,每天见不了几次面,这些人大都以乞讨或捡废旧为生。

“愿不愿意去救助站?我们可以送你回家。”工作人员说。“回去做什么?一身的病。”对于工作人员向其介绍农村有新农合、五保村、农村幸福院,可以让其治病、养老等,吴思平流露出不相信的表情。当工作人员建议他去救助站住几天,度过这段寒冷的天气时,他说放心不下桥底的床铺、锅头等物品,怕被别人占了去。最终,工作人员送给他一床被子,留下了救助联系卡,告诉他需要时可以到救助站求助。

随后,巡夜组来到文惠桥西侧桥底的平台上。微光中,记者粗略看了一下,这里同样是七八个床铺和大部分空着的被窝。在“有人吗”的大声询问中,一个老人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一个穿着厚厚大 衣、盖着没有被套的棉胎的老者,躺在没有褥子的席子上。在他的床铺旁边摆着一个水壶和简易的炉子。这名老者说他叫覃纪领,已经77岁了,1980年从老家出来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平时靠捡废旧和煮一些拾来的剩菜剩饭为生。

因为家中已没有亲人,老人不愿回老家,也不愿到救助站,工作人员只好送上一床被子,并将其原本作为被子的棉胎铺好。

市救助站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该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800多人次,当晚巡夜遇到的大部分人,都是经常打交道的“老面孔”。也许是习惯了流浪生活,他们中大部分都不愿到救助站或返乡。

巡夜的所见所闻,引起记者的思考。诚然,对流浪乞讨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关爱,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良心。但如何劝导或帮助他们回家,“这些人老了以后怎么办”,这些课题,不仅是相关部门要思考的,也需要有爱心的人们行动起来。

日报记者李俊

新闻推荐

双色球今晚开奖 奖池再破两亿元 2013积分回馈活动已开奖

本报讯(记者 林灵)1月9日晚,双色球第2014004期摇奖,头奖中出5注,单注奖金958万元,分别落户于山东2注,北京、安徽、广东各1注。二等奖中出113注,单注奖金30万多元,河南彩民中得22注,成为当期中得二等奖最多...

武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