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与其舍本求末“保稳定”不如釜底抽薪“创稳定”

广西日报 2012-12-07 18:50 大字

本报记者 卢彬彬 本报通讯员 陈冬梅 莫崇贵 杨振文 文/图

在《新华字典》里,“保”字是“看守住”、“维持原状”的意思;“创”字则有“开始”“创造”之意。一字之差体现的是工作的主动与被动的区别。武宣县在平安建设工作中以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为切入点,着手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争取群众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得平安建设工作更加“贴心”“温馨”,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由被动“保稳定”向主动“创稳定”的转变。

在富民上下功夫,打牢“创稳定”基础

仓廪实则民心安。“幸福武宣”首先应该是“富裕武宣”,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是让社会矛盾减下来的基础。让群众“劳有所得”有收入、有盼头才能让社会管理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认可。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现富民目标,就必须在实现充分就业上下功夫。为此,武宣在平安建设中首先着力于千方百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扩大就业,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家住武宣县头窝西路的老王是当地一家国企的下岗职工,2007年起为了再就业问题、社保问题等曾经常到有关部门上访,甚至采取过一些过激行为。2010年武宣县推动社会保障工作,重点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和大学生及“40、50”人员就业创业,老王家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牵线、担保,获得银行的小额贷款,开起小超市,还获得税费减免等再就业优惠政策。如今老王的小超市月收入上万元。想起过去上访的日子,老王就会红着脸说:“太心急了,应该相信党委政府。”

这是武宣“让群众钱袋鼓起来,群众的满意度升起来”的一个缩影。在扩大就业工作中,武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壮大工业企业。华润水泥、中金岭南等上市公司和敏诚矿业、金竹源纸业等一批工业企业先后入驻武宣发展,特别是,去年,该县城东工业园区8.3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顺利建成,吸引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大大增加了就业岗位。在农民增收方面,该县围绕实施“4511”工程(即40万亩甘蔗、500万平方食用菌、10万亩优质水果、100万头生猪),建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78个,形成甘蔗、优质谷、茶叶、食用菌、优质果、畜牧水产等多个特色产业,每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2011年以来先后引进金泰丰夏南牛扩繁场、鑫广安30万头生猪产业园和正大集团百万头生猪养殖加工等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加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格局。

同时,武宣还注重加大农村富余劳动的技能培训和有组织输出力度,打造形成“武宣电子设备装接工”和“武宣缝纫工”劳务输出品牌。如今到外地打工,只要是从事上述两种工种,“武宣身份”都是各企业都抢着高薪招收的员工。

武宣旅游近年也在“突飞猛进”,奇石文化节、金葵花节、仙城文化艺术节等相继“亮相”,仅今年的金葵花艺术节成功吸引20万游客。吃住行等相关旅游收入,大部分流入老百姓的口袋里。

4年来,武宣县城镇居民收入每年同比均增加15.1个百分点以上,犯罪率同比每年下降20个百分点以上,一升一降两组数据直观地说明“富民才能安民”。

在惠民上下功夫,凝聚“创稳定”民心

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什么?什么是让群众最难以接受的不公?最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的是什么?弄清这些问题是“创稳定”的基础。“买平安”是舍本求末,让群众理解支持社会管理工作才是釜底抽薪。只有努力解决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住房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才能凝心聚力,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社保、社保,保得平安幸福才叫好。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是县委县政府民生工作的重点。虽然让群众“老有养”、“病有医”、“住有房”在现阶段尚不能实现全面保障,但让群众的利益多一分就能让群众的幸福指数高一分。在政府部门的倡导努力下,去年,该县城乡居民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险”参保总人数达10.18万人。2012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62%。4951人纳入城镇低保, 23217人纳入农村低保。全县建成保障性住房694套,开展农村危房改造2300户。

今年,在武宣县142个行政村155个自然屯24万户人口,总面积25.18万亩的桂中农村开展的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第一批项目全面完工,第二批正在加紧推进。两年来,全县投入1350万元,对5个乡镇18个行政村进行风貌改造,全县农村完成了新房型示范建设1800户,改造危旧房2750户,132个行政村通了水泥路,通达率93%;2012年,全县又实施了居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有关水设施26处,可解决2.9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

从2009年起年来,武宣县共投入5951万元进行乡镇中小学校学生住宿和食堂改造项目;投入600多万元实施校园安防智能化建设工程,为36所中小学安装校园监控“防火墙”;同时大力实施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免学费、生活补助、上学资助、无息贷款和困难大学生的资金资助等项目,有效解决困难家庭学生的就学问题。2012年武宣县实现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和学生群体性事件为零,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

社区有了新房、新家,农村路通了、水有了、变美了,群众的吃、住、行、病、老、医有了保障,就会自发地维护幸福生活。至今,武宣县社区、街道、乡村共自发地组织群众巡逻队376支,100多个街道、村委针对两抢一盗、禁毒、消防等工作建立了一套包括人员构成、值班时间、巡逻路线、预警机制、处置方法等完善的群众巡防机制。

在安民上下功夫,保卫“创稳定”局面

“除暴安良”永远是平安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题。以前,由于经济增长与社会管理发展的不配套,武宣县社会治安比较混乱。

从2009年起至今,武宣掀起社会治安综合防控建设高潮。县委、县政府每月坚持由主要领导带队,到乡镇现场办公,组织治安检查、化解社会矛盾。目前,武宣已经形成以乡镇为点、以公路为线、以区域为面的社会治安情况报送、研究、处置体系。乡镇、街道社会矛盾主要在哪里?治安状况趋势如何?有没有流窜犯罪的情况?政府管理部门都能第一时间掌握、处置。

随着来宾市城区警务模式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强治安管理防控工作,把警力用在街道上。据县公安局局长詹德冠介绍,武宣县从2011年起,投入400多万元组建成立城区警务警察大队,在县城乡镇每个主要路口路段,设立城区警务站。警务站24小时有民警值班,站内玻璃墙透明,站内的民警随时可以观察掌握站外的街道动向,站外的群众也可“目睹”站内的情况,站内的天网系统可通过调度中心连接全县各摄像监控,每天24小时,站内不定期向站外派送巡逻警力,巡防城区各个街道路口路段。这种透明的、全时的、全地域的警务模式,极大地震慑了犯罪分子,增加了居民群众的安全感。4年来,全县刑事案件每年同比下降均超过25.3%,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案件同比下降达34.2%。

与此同时,大力开展以打击“黑恶势力”、“黄赌毒”等专项行动,对治安混乱村屯进行重点整治,净化社会风气。

社会治安好起来,群众的心就会放下来,群众的心放下来,对政府部门社会管理的理解与支持就会多起来。今年“五一”,在人民医院门口摆摊的10多名水果商贩,自发地拎着水果到附近警务站看望民警,他们说治安好了,偷摸抢劫少了,做生意也放心了。

新闻推荐

抓特色 抓精品 抓交通 ——全区各地凝聚共识找准旅游开发“出口”

本报记者吴丽萍本报通讯员唐晓宁■编者按近年来,我区旅游发展迅速,但也仍存在着多处“硬伤”,主要有:特色不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目前很多地方在开发旅游时盲目模仿,形成低水平的复...

武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