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思民 爱民 利民 安民

广西日报 2011-08-29 21:05 大字

韦善群

近年来,黔江农场领导秉持“思民、爱民、为民、利民、安民、富民”的发展理念,把民生问题作为建设和谐新“黔江”的重头戏,改善民生举措有力,成效显著。 居有其屋

前几年,黔江农场职工住房困难,四代同堂“蜗居”一房的现象屡见不鲜。解决职工住房困难成了农场领导班子的首要大事。兴建职工安置楼、实施危旧房改造和廉租房建设的系列安居工程建设拉开了序幕。从2005年至今,农场已开发建设十多幢职工安置楼。农场还集中开展268户归难侨危旧房改造工程,该工程于2009年底完工。与此同时,农场对本场职工的危旧房进行同步改造。截至目前,已有200多户改造完毕。另外,黔江农场积极配合武宣县政府推进廉租房建设,2009年起,政企合作规划在农场场部建设6幢216套廉租房,并安排农场部分符合保障条件的困难职工入住,让“贫者有其屋”,“蜗居”变安居。此举使职工居住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病有所医

2009年,农场建设完成耗资47万元的黔江农场新址卫生院门诊大楼。为完善其基础配套设施,农场继续投资200万元建设留医部大楼。目前,该工程已竣工验收,有效改善农场医疗卫生条件,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同时,农场领导从改善医疗基础条件入手,不断增添和更新医疗设备,12导心电图、200mAX光机、B超(带影像工作站)等器械的引进,为群众就医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另外,加大职工“新农合”的参保续保宣传工作,参合人数有增无减,利民惠民,为病患者看病就医提供了更多保障。定期组织女职工进行妇女病普查,切实保障女职工的身心健康。

学有所教

为减轻企业负担,尽快落实黔江农场学校剥离移交地方政府接收一事,农场领导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2009年底,地方政府按协议规定接收了农场学校部分教职员工;同时,农场划拨120亩土地作为武宣县新址民族中学建设用地。这所中学的建设,不但成为黔江农场招商引资的一个项目,更为今后农场职工子弟的求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更好地改善农场子弟的就学环境,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老有所养

为使职工人人享有社会保障,黔江农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惠及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让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据了解,黔江农场在职员工的养老保险交缴率达100%,为今后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此外,“阳光社会救助”工程也成为农场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农场把残疾儿童及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对象列为特困群体,极力为其争取到最低生活保障。目前农场已有80人享受低保待遇,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能力稳步提高。

乐有舞台

现代人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黔江农场把场容场貌的改变作为一项重要建设任务来抓。2009年场部中心广场扩建后,彩灯环绕,假山、池沼、喷泉为这里增添了不少休闲的元素;戏台、球场、健身器材等各种配套设施得以完善,广场文化应运而生。职工活动的空间增大了,娱乐的内容丰富了,不再是扑克麻将买彩票;娱乐形式丰富多彩,不仅仅是电视电脑卡拉OK。白天,树荫下退休工人的琵琶、笛子、二胡声,声声入耳;夜晚,“夕阳红”文艺队、中老年健身队、自由歌舞队、男子篮球队、男女排球队表演比赛,幕幕精彩,构成了农场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中一幅和谐的画面。

系列民生工程的建设,让 “思民、爱民、为民、利民、安民、富民”的发展理念温暖滋润了职工的心田,和谐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一个崭新的黔江农场就在眼前。

新闻推荐

“权力受限,我们干得更开心”

本报武宣讯(记者/陈坤通讯员/陈冬梅)4月20日,武宣县二塘镇朗村召开了一个40人参加的甘蔗生产培训会。包含农民误工费在内的1200元费用共走了4道流程:报账人打报告——村民理财小组签字——村主任...

武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