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流浪者应“授人以渔” □徐剑锋
为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连日来,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组织工作人员到商业区、车站、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在建工地和废弃厂房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区域以及可能露宿区域巡查,对发现的流浪人员给予救助,并送去食物、棉被、御寒衣物和矿泉水等物资。(12月27日《来宾晚刊》)
天气渐冷,流浪者在极寒天气下如何生存广受关注。来宾市开展“冬日送温暖”活动,体现的是政府责任,彰显的是城市大爱,救助流浪者,应多一些这样的主动作为。
流浪者栖息在街巷里弄,蜷缩在城市角落,大多出于无助和无奈。对现代社会而言,给这些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一条“活路”,是文明城市应有的包容,也是城市管理者不能回避的责任。面对流浪者渴望有顿饱饭、有口热汤、有件暖衣的需求,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如何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救助体系,使流浪者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同,感受到来自各方的温情,更有尊严、有勇气地生存下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议题。
流浪乞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往往暗藏更深层次的“潜流”。常年在外流浪,部分流浪者可能产生心理问题,这时更需得到精神关爱,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流浪者最好的帮助,除了要把救助体系的“网底”编实、筑牢外,还应将之纳入新市民管理范畴,让他们学会自食其力,不再为饥寒所迫、大病所困、失业所忧、灾害所难。
有哲人说:“世界上本不应该有流浪者。”靠社会救助的力量“填补式”帮助流浪者,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要让其真正结束四处漂泊的生活,必须解决他们的权益贫困。由此而言,救助者要深入流浪者中间,面对面地话家常,心贴心地问冷暖,在摸清流浪原因、探明流浪病根的基础上,因人制宜,对症下药。不仅要送去“鱼”,更要授之于“渔”,应有的放矢地为流浪者想点子、找路子。比如,对有工作意愿的,可联系企业解决其就业问题,让流浪者靠一技之长求生存、图发展;又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加强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让流浪者从心理上树立正确的思想觉悟。
或许“授人以渔”式的救助多了一份艰辛和责任,却是帮助流浪者彻底摆脱困境、走出窘迫的更好方法。让流浪者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才是“送温暖”的应有之义,对此不妨多花点心思、多下些功夫。
新闻推荐
来宾汽车总站强化安全检测、多种渠道售票、贴心志愿服务…… 积极备战春运保障旅客平安回家
工作人员检查车内是否配备安全锤。工作人员检查客车底盘,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死角。晚刊讯(记者黄文媚文/图)“检测车辆的底...
来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