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报刊亭难觅报刊身影 “文化驿站”有待升级改造

来宾日报 2017-11-20 09:33 大字

在桂中大道一家报刊亭内,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已全然不见报刊的影子。

核心提示

“想在城区买份报纸可真难,跑了周边几家报刊亭都没有报纸卖。”和市民王大伯一样,来宾市不少中老年人感叹,现在想买一份零售的报纸或者杂志难于上青天。

随着数字阅读方式的不断普及,旧时承载文化知识传播的报刊亭正日益淡出市民生活。近日记者走访来宾市城区部分报刊亭,发现大多数已放弃“老本行”,转而做起饮料食品售卖等。

报刊亭难寻报刊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报刊亭经过市场选择的“洗礼”后,呈现出“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区别于过去报刊亭以报纸、杂志零售为主的文化传播驿站经营方向,逐渐转向零副食品、饮料、香烟的销售,近期更是延伸至电车充电、卖油炸馍、“蚂蚁花呗套现”等业务。

市民兰阿姨的儿子在桂中大道与维林大道交叉路边经营一间报刊亭,但却与寻常意义上的报刊亭有些“名不符实”,门面前摆放得满满当当的,却不见一份报纸杂志。“我们从去年元旦就不再卖报纸杂志了,因为南宁的发行方不再接收旧报纸退货,本来小本生意已经很艰难,干脆就都停了。”兰阿姨一边整理着报刊亭内待售的零食饮料,一边介绍。

同样是在桂中大道的一间报刊亭,记者看到桌面上待售的几份报纸叠成一摞,大多是受众比较广的都市报,但即便如此,大部分泛黄的报纸也说明了销路不容乐观。经营者张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最受中老年人欢迎的《参考消息》售价1元,进价0.8元,盈利也只有0.2元,再加上几份都市报,一天下来靠报刊获得的利润仅在10元左右。“出于养家糊口需要,只靠卖报纸杂志简直就是‘坐以待毙\’。”张女士无奈道。

“文化驿站”待突破

家住城北区的市民邓伯年近古稀,是某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读书看报是他多年积累下的习惯,但最近几年他的阅读习惯有了变化。“退休之后,我每天买菜、接送孙女的时候都会在路口的报刊亭买两份报纸,很方便。”但是随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孩子们帮邓伯买了个智能手机,并教会他使用手机上网。“一开始不太习惯,时间久了也就适应了,用手机看报后,我基本上不到报刊亭买报纸了。”邓伯道。青年一辈更是如此,市民小李是一个资深“网虫”,“现在网络上可以轻而易举又及时快速地了解新鲜事,报刊亭如果只是作为卖书卖报的地方,存在感并没有以前那么强了。”

“现在单靠报刊经营已经难以为继,是不是可以放宽经营范围,不然这样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更没有起到便民惠民的作用。”政和路一家报刊亭的老板对未来发展之路充满疑问。

随着智能手机、互联网、电子阅读器等数字阅读方式的不断衍生,传统的纸质阅读日渐式微,往常以纸质媒体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报刊亭自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在城市建设、文化传承、便民惠民等方面寻求平衡点,是众多报刊亭经营者、广大市民以及城市管理者思索的问题。■晚刊记者 莫永娟 文/图

新闻推荐

来宾市快递业迎来投递高峰,日破14万件

工作人员在分拣中心埋头分拣快递。核心提示随着“双十一”网购狂欢节落幕,来宾市迎来快递物流洪峰。据市邮政管理局行业管理科统计,仅14日,来宾市处理的快件量就突破14万件,达到146803件,其中快件收寄...

来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宾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