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来宾展新姿
华灯初上,微风徐徐,漫步桂中水城,霓虹闪烁的商业街、婀娜多姿的音乐喷泉、造型各异的桥梁……这些无不让宾城市民感受到浓厚的现代化城市气息。
近年来,来宾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人居环境日新月异,一座宜居山水园林城市正向广大市民招手。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一直以来,来宾市始终把夯实城市基础设施,作为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重点。今年年初,来宾市就多方筹措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市城区主要道路破损及连接市城区主干道的大部分小巷道的硬化改造,累计完成68条15万多平方米硬化工作;完成24条道路人行道7万多平方米道路的维修、改造。目前,来宾市城市道路总长由建市之初的36公里增加到169公里,增长369.44%;道路总面积由建市之初的82.5万平方米增加到561万平方米,增长580%。
水维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供水管网就是城市的“血管”。挖管沟、铺稳层、装管道、回填土……在管道施工人员兢兢业业中,城市的“血管”由建市之初的78公里增加到652公里,增长735.9%,供水普及率达100%。同时,来宾市完成了市城区生活饮用水监测设备升级改造,水质检测能力由原来的35项指标提升到51项指标,超过自治区生活饮用水监测42项的要求,有效保障了市民的饮用水安全。
卸垃圾、收斗、喷淋、推压……每天一大早,在市城区合山路与新兴路交叉处的垃圾转运站,环卫工人就忙着将垃圾塞进垃圾压缩箱。为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保障城市干净整洁,来宾市在市城区建成了12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市城区清扫保洁和收集垃圾服务实行市场化管理。此外,还建成了城东、河西、迁江、凤凰4座污水处理厂。目前,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85%。
打造绿色生态环境
“花成片、树成林、节点成园林”是来宾市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近年来,来宾市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通过规划建绿、租地造绿、见缝插绿、攀墙爬绿等途径,努力打造舒适人居空间。
着力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让居民望得见木、看得见林。来宾市建设“引水入城”景观节点和红水河两岸景观走廊,打造“林在河边造,水在城中绕”的生态园林城市。以“引水入城”水道为主轴线,在“引水入城”主要节点上建设景观特点鲜明的公园绿地,并在主要水渠开辟了8公里游船游览线路,成为市城区标志性旅游品牌。此外,来宾市计划在红水河经过城区地段,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塑造园林景观,建设绿色生态走廊,保护水体周边区域生态环境。
近年来,来宾市在市区公共绿地内种植樟树、芒果、朴树等大树1165株;精心打造总长达10公里、总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的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带;实施“两纵两横”道路及“三边”生态园林景观提升改造,完成绿化提升改造面积7.74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来宾市建成区绿地面积由建市之初203.08公顷增加到1295.83公顷,增长538.14%;绿化覆盖面积由建市之初的299.44公顷增加到1305公顷,增长335.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39平方米。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违章建筑、占道经营、广告亮化、沿街抛洒、路灯养护、绿化养护和城管行政执法等方面的举报投诉、报修、咨询、建议等业务可以通过‘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向我们反映。”今年3月,市城市管理局开通城市管理服务热线,24小时接受市民反映问题。据悉,自热线开通以来共收到市民反映问题922起,已全部办结。
为实现政府部门数据共享,今年,来宾市还将“数字城管”系统与“天网”平台实现互通,562个视频资源实现共享联通,数字城管中心将利用视频对全市主次干道、重点区域进行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立案处置,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截至6月12日,“数字城管”与“天网”平台互通后共受理案件4006起,已办结3808起,结案率为95.07%,逐步推进城市管理的智慧化、网格化、精细化。
今年6月,“数字来宾”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由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的验收评审,标志着来宾市向城市管理数字化、精准化、智慧化迈出关键性一步,智慧城市信息平台建设已具备基础,由“数字来宾”向“智慧来宾”转型升级时机已经成熟。今后,来宾市还将加强建设成果在其他部门的推广应用,把人口、计生、城市管理、交通、旅游等部门联合在一起,整合更多信息资源,实现多部门大数据深度融合。□本报记者 韦海臣 通讯员 冯日姣
新闻推荐
(记者陈千立)昨日下午,中国共产党来宾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会议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农生文主持,雷应敏、韦善国、庞标益、张亚楠、余治平、韦凤云、韦文晋、奉海峰、...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