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凤英 “妈妈老师” 年的坚守

天水晚报 2019-07-08 16:00 大字

一诺致家长:

把娃给我,我会教好他们

上世纪80年代,高中毕业的陶凤英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她所在的学校很偏远,有十多个孩子。新学期开学,陶凤英不见孩子们来报到,上门问原因,多数家长板着脸说:“家里农活忙,孩子哪有空读书,再说,读了书也还是山里娃。”

家长“上一天学不如做一天工”的观念,深深刺痛了陶凤英

。如果家长是这般认知,怎么能教孩子有更远的见识?深知知识重要的陶凤英思考再三,打算从家长的意识着手,挨家挨户做家长们的思想工作。

为了让家长们放心,陶凤英向乡亲们承诺:“把娃给我,我会把他们教好。”经过努力,陶凤英把一个个适龄孩子带进了学校。这个承诺,说给家长听,也是在勉励自己,为了孩子们,在茫茫大山里的教学点,陶凤英一守就是35个年头。

一约给丈夫:

你须和我一样,要爱学生

课桌椅坏了,门窗破洞了,校舍的墙该修了……艰苦的条件,阻挡不了陶凤英的教学热情。陶凤英执着的坚守,打动了当地青年莫运斌的心,两人喜结连理。

结婚之前,陶凤英就有约在先:“我爱学校和学生,你是教师的丈夫,你要和我一起爱学校和学生。”

此后,修缮校舍的任务落在了陶凤英丈夫的身上。运沙子、水泥,给校舍刷墙壁、铺地板……一个暑假里,莫运斌放下地里的农活,同陶凤英一起动手修缮校舍。最终,学校修缮工作顺利地通过了上级验收。

当学生要用餐,没有厨房和厨具,陶凤英把这事告诉丈夫,莫运斌二话不说,第二天就挑着建房、建灶所需的工具,给学生建起了厨房。

陶凤英在背后夸他:“这是一个什么事都难不倒的男人。”莫运斌却称:“她能处处为山里的孩子着想,我必须支持她。”

一心为教育:

顺着这条道,走出大瑶山

在家长眼里,陶凤英是值得信任的老师;在学生眼里,她是可亲可爱的“妈妈老师”。因出色的表现,陶凤英曾有多次机会可以调到山外学校工作,但她始终没有动摇,选择留了下来。

35年中,她经历过近十次调动,“从这个山头调到那个山头”。无论在哪个教学点工作,陶凤英总是既当老师,又当管理员,既当炊事员,又当保姆。

她利用休息时间上山砍柴,帮学生煮饭、炒菜,给学前班儿童喂饭。学生指甲长了,她帮忙修剪整齐;学生头发散了,她帮着梳理整洁;她还教学生认真洗手,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春夏时节,暴雨频繁。为了学生上学、放学的路途安全,陶凤英将学生一个个背着渡过小溪。有一次,当陶凤英把学生安全背到对岸,往回走的途中,差点被洪水卷走,幸好溪边有一根小树救了她。

教学点交通闭塞,上街买米、书本、教学用具,全靠步行肩挑。小路荆棘丛生,往返一趟要16个小时。陶凤英常常早上点着火把出门,买好东西再返回,一直到晚上月亮露出才踏进校门。

吃水要到1里以外的山下去挑,来回至少一个小时,陶凤英就这样背着沉重的水桶上山下山,往返了30多年。

原先,教学点的校舍是用黄泥垒成的,竹片织的门、竹篾扭成的锁,屋顶盖着破烂不堪长有青苔的木皮,下雨时,办公室、卧室都会漏雨。

尽管环境艰苦,陶凤英总想办法为孩子寻找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晴天里,她会带着孩子们上山砍柴、采野果、找竹笋、寻青藤。

由于组织的需要,每当陶凤英从一个教学点调离到另一个教学点时,学生们都依依不舍,他们深情呼唤着:“‘妈妈老师\’要回来呵……”

35年来,数不清有多少个孩子长大走出大瑶山,但陶凤英依旧默默坚守在大山深处,信守着最初的承诺,坚守着对教育事业的那片初心。

(据中国文明网)

陶凤英,女,瑶族,1965年2月生,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山界屯小学教师。35年来,不论环境多么恶劣,她始终坚守在瑶山偏远地区教育战线上,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让许许多多的孩子走出了大山,她也被誉为“妈妈老师”。2019年5月,陶凤英入选“中国好人榜”。

35

讲述中国人的精彩故事

新闻推荐

费孝通“两馆”在金秀六巷开馆

7月4日,金秀瑶族自治县费孝通纪念馆和费孝通民族调查史记保护展示馆同日在六巷乡门头村花蓝瑶寨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这...

金秀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金秀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