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治病更防病

南国今报 2019-05-28 16:00 大字

杨主任正在给病人家属普及健康医疗知识,让家属们尽可能远离疾病。

今报记者李宁琳文/图

“我是从金秀慕名前来找杨平医生看病的,是他的老病号了。”今年39岁的廖先生是金秀瑶族自治县人,因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经病友介绍成为了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神经内科主任杨平医生的病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廖先生的病情大有好转,他对杨医生的医术和医德都十分佩服。廖说,杨医生很特别,他不仅是治病的医生,还是防病的守护者,他时常告诉患者们,健康从来不是靠治病得到的,而是靠预防,只有防好了病,才能真正实现少生病,为身体留住健康。

从根上为患者“治病”

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神经内科,这里的几十名医护人员每一位都是出色的“防病医生”“防病护士”,这几乎已经成为了该科室的一条工作原则,并且延续了十多年。

今年53岁的杨平主任从医30多年,在他行医生涯中,让很多人面临沉重压力的疾病莫过于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的中风,无数家庭因此而分崩离析、生活痛苦。

对此,杨主任感同身受。在多年的医疗经验中,他深刻感受到,在这类顽疾面前,防病更为重要,于是他与同事们启动了针对所有老百姓的“预防治疗”上,实施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指的是对没发病的人进行的预防护理;“二级预防”指的是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预防再发病。

多年来,杨主任带领着科室的医护人员下社区宣传防病知识、回访中风患者预防再发病,甚至挨家挨户去开展健康科普工作,他们尽最大的努力让人们了解防病的重要性,从而通过预防来达到减少中风的目的。

同时,消化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们还积极向病人亲友普及防病知识,让他们尽可能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俗话说“水流成河,滴水石穿”,他们相信,就这样一天天地积累着普及防病知识的人数,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受益。

用特殊的方法防病

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神经内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该科室收治的患者疾病大多是因为吃出来的、玩出来的、不注意保养身体而引发的。

杨主任在平时的诊疗中发现,一个病人住进医院,来探望病人的亲友,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他想,如果主管医生、护士在这时向前来探望的亲友普及防病知识是最好的机会,看着自己的亲人因为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受到病痛的折磨,此时医护人员向他们讲解一些预防疾病的知识,亲友们或许更容易接受。

当杨主任将这个想法告诉其他医护人员时,得到全科医护人员的一致认可,于是这一做法便在全科推广起来,大家把病友当成朋友,关心病人的亲友,常常为病人亲友敲警钟,如此一来医患关系融洽了,病人和亲友也更亲近了医护人员。

杨主任说,在别人看来,这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做了一件蠢事,你们教别人防病,别人都不生病了,你们医生还有什么用呢?然而,实际情况却出乎人们的意料,病愈的患者们不仅成为了义务的防病宣传员,他们还时常回到医院来与医护人员沟通各种防病知识,身边的亲友们生病后也都愿意来这里治疗,这个科室共有30张床位,每天都住满了病人,在这里患者们得到亲人般的关怀,医护人员真心为患者着想,大家心里无比踏实。

“科内进修”提升精湛医术

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肩负着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对自身医术的提升和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拥有精湛的医术,才能与疾病对抗,为患者解除痛苦。

该院的消化神经内科每周的学术讲座,成为全科医生雷打不动的“科内进修”。每个星期四的早上,全科的医务人员都会自觉地集中到科室里的微型会议室进行业务学习,大家将各种医疗经验和疑问一同学习、研究,共同进步。

科室的“科内进修”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轮流派人到国内各大医院进修,将大医院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带回来共同学习;另一方面“在家进修”,即自我培训,举行学术探讨会,如国内外的医疗动态、本学科前沿尖端技术的应用以及结合本科室怎样应用这些新技术,同全国相比还有哪些差距等,让所有人从中学习到更多的医疗知识,不仅整体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而且年轻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几年来,在消化神经内科,这样的进修和学习,他们从未间断过,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坚持,他们才牢牢守住了自己的医疗阵线,多年来多次攻坚医疗科研难题,成为医疗业内的翘楚;也正因为他们将患者视如亲人,不辞辛苦为民防病,才被无数患者称为“医疗楷模”,无愧于医生的神圣职责。

新闻推荐

让瑶山群众搭上致富快车 金秀瑶族自治县率先脱贫摘帽探析

本报记者胡铁军通讯员陈海清走进金秀镇金田村李秀才家,新居里摆设简单,然而满满一面墙的奖状却让人印象深刻。李秀才右手残...

金秀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金秀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