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调处接地气 巧用石碑制解纠纷金秀瑶县获国家信访局表彰
今报金秀讯(记者王剑通讯员陈海清)8月21日,在广西信访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暨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现场推进会上,金秀瑶族自治县获得表彰,捧回国家信访局授予的2017年信访工作“三无”县的牌匾。近年来,该县巧用瑶民“石碑制”,在调处群众矛盾纠纷的工作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在调解员的多次调解下,压在我心里的这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日前,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花炉村,花炉屯与六岭屯两屯的村民消除了心中疑虑,欣然接受了调处意见,明确了各自权属,双方握手言和。
屯龟岭和崩山岭两处山地位于金秀县大樟乡花炉村花炉屯与六岭屯的交界处。2008年,花炉屯将崩山岭的20多亩杉树山林发包给他人,引起六岭屯村民的不满,双方产生纠纷。村委、乡司法所、县调处办、林业局等多个部门联合调解。在调解中,调解员引用族“石碑”公约中“各人各山,各有界限,各有地限,不准乱行界出,以防私心”和“和为贵”“大团结”的瑶民相处原则进行调处,历经5个多小时调解,双方当事人打开心结,达成了共同经营管理的调解协议。
这是金秀县巧用“石碑制”化解、调处纠纷的典型事例。在金秀大瑶山,沿用“石碑制”传统制定村规民约的村寨不在少数。
“这些石牌上的村规民约,至今已延续了好几百年。瑶族群众用石碑制来规范村民行为,化解民间矛盾纠纷,村里大事、小事都离不开石碑条规调和。”金秀镇六段村党支部书记苏有利介绍说,金秀百年传承的公序良俗“石碑制”是金秀瑶族特有的、古老的社会组织制度,它不仅维护村民的生产、生活、社会秩序,更担负着化解大瑶山民族矛盾、促进民族大团结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金秀瑶族自治县积极探索调处少数民族群众矛盾纠纷新路子,创新调解方式、方法,建立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司法行政为主、信访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机制。该县利用大瑶山民风淳朴,少数民族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石碑制、民族语言、乡音乡情等要素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瑶族群众化干戈为玉帛,力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力助推社会稳定和民族大团结。
“瑶民敬畏‘石牌制\’,在调解群众纠纷中,我们充分按照《信访条例》的同时,利用‘石碑制\’,充分发挥瑶族头人、瑶老、寨老年龄辈分高,生产生活经验丰富,家族地位显赫受人尊崇等优势,力邀他们参与调解。使瑶寨许多纠纷得到成功调处。”金秀瑶族自治县信访局局长黄远明说。2
新闻推荐
他走进了群众的心里 ——记金秀桐木镇三友村“第一书记”张继峰
□本报记者樊荣华驻村8个月,张继峰早已把自己当成三友村人。每每说到三友村,张继峰都以“我们村”说起。三友村的群众,也认...
金秀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秀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