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进了群众的心里 ——记金秀桐木镇三友村“第一书记”张继峰

来宾日报 2018-08-11 11:00 大字

□本报记者 樊荣华

驻村8个月,张继峰早已把自己当成三友村人。每每说到三友村,张继峰都以“我们村”说起。三友村的群众,也认准了这位“第一书记”,谈及张继峰,村民都竖起大拇指,“这个普通话讲得溜溜的张书记很够力。”

张继峰是一位东北汉子,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的工会主席。今年1月,他从祖国的东北端跨越3500公里,来到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三友村,挂任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组组长。短短几个月时间,张继峰已经走进了三友村群众的心里。

年初,张继峰一到任就赶上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工作异常紧张。恰在此时,他最担心的“水土不服”情况还是发生了:气候的不适应、饮食的不习惯导致持续拉肚、感冒不断。为不影响工作,头痛发热了,吃药顶一下;肚子咕咕叫了,泡碗方便面就行。那个时期,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他没有休息一天。在心里他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完成好组织上交的任务。张继峰以村为家,吃住在村,扎实工作。驻村半年,他只回过哈尔滨一次。

农村工作对于初来乍到的张继峰来讲,是极其陌生的。虽然上岗前他在培训班进行了系统培训,但面对具体的扶贫和村委工作,他一时还找不到头绪、抓不住重点。为能尽快进入角色,他开始了“恶补”:看书学习、上网查资料,向村干学习、向工作队员求教,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三友村有5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全村1067户3583人。最远的六瓢屯距村委所在地3.5公里。“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因下屯需要,从没骑过电动车的他,经过多次摔倒后,很快就学会骑电动车。从此以后,张继峰一有时间便骑上电动车到村里“四处转转”,了解村情民意。

三友村虽然已于2016年摘帽整村脱贫,但剩下的贫困户几乎都是“硬骨头”。张继峰带领工作组逐户走访、逐人分析,依据“八有一超”制定详细的脱贫方案。他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摸情况、听意见,向他们宣传政策、为他们排忧解难。春节前,他为六瓢屯的陈国标、峰贵屯的梁桂勋两位贫困户争取到了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款。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如期验收,他白天顶着烈日三天两头去查看施工进展;对存在经商、购有商品房等情况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夜间组织工作组和村干深入家中耐心宣讲政策,查错纠偏。

三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14户1928人,这对扶贫各项工作都是巨大的考验。许多工作任务下达后,张继峰都在第一时间带领驻村工作组制定方案、挑灯夜战,组织各帮扶单位的帮扶责任人入户开展工作,加班加点。在“一户一册一卡”“数据清洗”“信息核查”“新农合”统计与催缴等工作中,他和工作组克服时间短、工作量大等困难,与帮扶责任人一道完成了一项项工作任务,仅核查各类数据信息一项就有5万余条。

砂糖橘是三友村的主导产业,但张继峰认为,要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必须实现产业多元化。为鼓励偏远的六瓢屯扩大豪猪、脆肉鲩、地龙蜂等养殖规模,张继峰找到该屯的特色养殖农户陆汉东,反复进行引导,鼓励其牵头成立了“金秀众富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增强了全屯农户的凝聚力,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通过龙虾、豪猪、脆肉鲩等特色养殖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优化了三友村的产业结构,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同时,借助三友村交通便利的优势,特色养殖产业未来也将带动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时刻将责任扛在肩上,将村民的冷暖放在心头。张继峰以村为家,把村民当亲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与村民的感情日益深厚。现在,村民也不把他当外人,每每下屯,大家都会热情招呼:“张书记,来我家吃饭啵!”张继峰总是微笑着回答:“谢谢,工作还没做完,下次一定去。”

新闻推荐

大樟乡启动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工作 除旧换新建设幸福家园

“轰隆隆……”随着钩机臂膀的挥动,大樟乡瓦厂村古社旧屯一座座旧泥瓦房相继倾倒……7月16日,大樟乡以整村搬迁的古社旧屯...

金秀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秀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