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他们的收成烂在地里”
“请问生姜在哪里买?我想要40斤左右。”“在这里!请跟我来!”3月24日下午,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十几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陆续赶赴大学生创业园“各司其职”:招呼顾客,搬运生姜,登记数额……现场一片忙碌。
3月初,柳职院许明老师带领学生志愿者到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开展女童保护知识讲座,无意间听该乡乡长说起当地村民大多数以种植生姜为主业,而今年生姜市场行情很不好,每公斤卖2 元多都无人问津,几十万公斤生姜滞销。看到姜农们的困难处境,志愿者们达成共识,决定为他们做点什么。
第二天,志愿者主动到姜农家中了解情况,看到那里的生姜色泽鲜亮、肉质饱满。这么好的生姜为何卖不出去呢?经过询问得知,往年姜农们都是被动地等着顾客、经销商上门收购。而今年,这种被动的销售方式遭遇瓶颈——客商不再上门收购。“以前每斤姜能卖到四五块钱,现在有人愿意购买我们就谢天谢地了。”姜农们一脸愁容地表示。
这时,志愿者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通过互联网帮助姜农们把滞销的生姜卖出去。想到就做,志愿者纷纷掏出手机,拍下生姜的照片发QQ群、朋友圈,把生姜滞销的消息传递出去,呼吁大家前来购买。很快就得到网民的积极回应:不到一天时间,1500多公斤生姜被预订。姜农连夜把一车生姜运送到志愿者的义卖点——柳职院,生姜立马被一扫而空。
随着“出售信息”在QQ、朋友圈等平台转发再转发,生姜的销路逐渐打开。3月9日,生姜的预订量高达4000多公斤,由于从产地到柳职院路程要花5个小时,姜农凌晨两点就出发,用2辆车将生姜分3次运送到柳职院。
“只要辛苦种植的生姜不烂在地里,再累我们都不怕。”姜农说。
截至3月24日,柳职院师生志愿者共卖出了3万多公斤生姜。
“我们也想通过淘宝等网络平台销售滞销生姜,可网络销售涉及交易、支付、运输等各个环节,姜农们一时间很难相信和适应这样的方式。”柳职院志愿者雷德添说,南宁、桂林以及一些省外城市的顾客也通过社交平台向他们预订生姜,可物流成本比生姜价格还高,他们根本没办法接受这些订单。
志愿者们表示,还将继续通过网络扩散消息、主动联系超市和企业,帮助姜农解决生姜销路难的问题。同时也希望社会爱心客商、物流企业以及各界人士能伸出援手,为姜农早日脱离困境出一份力。
日报记者张婷婷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你是否见过哟/山在云中走咧/你是否见过/石在雾中游/你是否见过/云从脚下起咧/你是否见过/日出雾海流……”这动听的歌声,是从瑶家阿妹小胡的嘴里“飘”出来的。而歌中所唱的,正是世...
金秀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金秀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