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亟须“道义要求”变“制度约束”
本报记者 李 贤
核心提示
家有“绿色银行”,日子多逍遥!可你被告知,这些财富他人可免费享用,自己不能动其分毫,哪怕是饥肠辘辘。你会怎么做?
7月7日至11日,记者深入来宾、河池等地调查了解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成就广西秀美生态,惠泽四方——2012年,仅森林生态服务和生态社会效益,广西贡献的价值就达1万亿元。而诧异的是,全区各族群众为社会贡献天量财富的同时,他们守护的生态林每亩每年的管护费不足10元!
如此困局如何破解?驻桂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生态补偿机制专题调研组的代表们表示,要向全国人大提交专题调研报告,全力推动国家将生态补偿机制纳入法制轨道,适时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条例》,依法推进生态补偿工作,尽最大努力改变这一困局。
A 记者调查
公益林服务价值超万亿元
7月9日清晨,金秀瑶族广场,凉风习习,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阎保平正在闲适地散着步。不远处,群山环翠,云霭缭绕。“空气真新鲜!感觉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周身通泰!”阎保平说。
好生态源于好机制。近几年来,河池、来宾分别探索建立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和“差别考核”机制等生态补偿机制,为国家生态建设付出了不懈努力。
河池是石漠化地区,大量贫困人口依山生息。为保护生态,该市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建立了“人下山、树上山、草绿地、羊入圈、药盖石、水蓄柜、土保持、民致富”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2006至2011年,全市近7万多移民下山,每年减少砍伐万亩山林;建设35万座沼气池,节约了大量的森林资源;红水河多级电站开发导致生态脆弱,该市在该流域区规划了1227.11万亩生态公益林,并采取多种有效举措,全力保护这些公益林。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生态补偿政策,目前该市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扩张。据统计,截至2012年,河池列入公益林补偿面积1898.87万亩,涉及林农44.13万户158.5万人,排全区第一。
金秀瑶族自治县是珠江流域重要的水源地。“差别考核”机制建立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3.89%。山青了、水清了,物产更加丰富了,包括粤港澳在内的下游众多地区受益良多。
记者了解到,几年来,平南县毗邻金秀的4个乡镇,平均每年增产粮食92.2万公斤;蒙山县粮食产量每年递增2%左右;象州县得益于大瑶山泉水的浇灌,年产优质大米22万吨,远销粤港澳,售价超过每公斤7元。丰富的水资源为珠三角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广西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依法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建立了自治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初步建立了生态补偿制度基本框架,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应——石漠化治理成效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全国排名第四位,公益林生态服务价值超万亿元;全区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100%;西江干流、柳江支流、桂江支流、郁江支流、长江水系、独流入海河流年度水质状况总体均为“优”;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保持“良好”等级,海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90.9%。
B 面临窘境
管护费很少石漠化严重
金秀忠良乡的71岁林农陶秀文和乡亲们的心被深深震撼——代表们告诉他,金秀大瑶山每年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生态效益达75.6亿元。但身为这些财富的主人和守护者,林农们每亩公益林每年只有9.75元管护费。
陶秀文说,他家6口人,有200多亩公益林。为获得补贴,他们每个月要花15至20天的时间四处巡山,禁止别人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以及森林防火等,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就没有补贴。“外出打工一天至少得80块,我们付出一年的辛劳,只得2000元钱”!
当地干部说,金秀共有水源林地区林农6.8万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仅2599元。贡献与收益的巨大反差让林农心理产生微妙的变化——在来宾,林农们不愿签订管护合同和领取管护费的情况大量涌现:2012年,来宾不愿签管护合同的面积接近7万亩,其中金秀3.1万多亩。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人地矛盾突出、过度放牧等原因,公益林区石漠化较为严重。目前,来宾市石漠化面积达27.1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6%,河池市超过60%,生态恢复任务非常艰巨。
C 解决之道
生态补偿亟须法律护航
环境保护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跨区域的环境保护所产生的成本和效益应该由不同的地区来承担和享受,但是人大代表们在调研中发现,这一基本原则在广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以珠江流域治理为例,广西80%以上的国土面积,90%以上的天然林、水源涵养林处在珠江的西江流域。过去10年间,广西各级财政为珠江流域生态建设与保护投入的资金已超过300亿元,仅自治区财政植树造林投入资金累计达33.8亿元,为保护珠江流域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西江上游南盘江等支流水质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广西区段的净化,使得广西、广东省界水质保持在II类以上,较好地保证了珠三角地区供水安全。西江流域每年向珠三角地区贡献约2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每年枯水季节无偿应急调水10亿立方米,用于珠三角地区“压咸补淡”,从根本上解决了珠江口咸潮倒灌问题。调水使广西损失了相当多的发电量,加剧农业灌溉受旱程度,对广西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造成一定影响,但至今也未能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珠江下游对西江流域的生态协调与利益补偿机制。为了保护生态,山区老百姓不仅不能卖树,生活燃料也将木材改为液化气或用电,大大增加了生活成本。
调研组认为,广西是欠发达后发展地区,正面临着保护和加快发展的双重压力。据统计,2012年底广西财政收入181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960元和21120元,远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且差距呈逐年拉大趋势。近年来,在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过程中,全区各级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工程;同时,广西根据全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实际,明确发展定位,严格环境准入,放弃和牺牲了较多的发展机会,才换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仅凭广西自身的经济水平和能力,难以有效解决发展和保护之间的矛盾,对生态环境工程的投入和改善生态功能区重要区的群众生活水平力不从心,急需得到国家层面的帮助和支持。
调研组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出台专门的生态补偿法,将生态补偿的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及配套措施等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改变“我花钱植树种草、他免费乘凉享受”的不合理现象,使生态补偿从“道义要求”变为“制度约束”。
同时,建议加大对生态功能区项目扶持力度。通过规划引导、项目支持等方式,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与扶持重要生态功能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上体现对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生态环境的支持,把“输血型”补偿转变为“造血功能”植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调研组还建议,提高补偿标准和补偿项目工作经费、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将西江流域列入中央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范围、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对生态功能区的优惠政策等。
新闻推荐
唱响奉献的赞歌 “中国扶贫好主任”赵文强先进事迹宣讲引起广泛共鸣
本报来宾讯(记者/罗侠)榜样,是一种力量,是一面旗帜,是一座灯塔。9月26日,“瑶山公仆百姓心碑”——赵文强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在来宾开讲。赵文强生前的同事、朋友和村民代表等登上讲台,向广大干...
金秀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秀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