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第一口煤窑在这里开采当地村民盘荣陆的记忆:这个矿井养活过家里好几代人

南国今报 2018-08-06 16:05 大字

盘荣陆一家数代在这里生活,亲眼见证了这口煤井的发展变迁。 今报通讯员 赖万宁 摄

开栏语:合山是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1905年,广西第一口煤窑在此开采。100多年来,合山累计产煤一亿吨,为国家、广西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可是,经过百年开采,合山煤矿资源已近枯竭,2009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但“煤都”却从未因此而沉沦。一批澎湃着激情的人,正在默默努力,为这座小城的转型寻找新的出路。我们将从一口煤窑的故事开始,探寻合山的发展沿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今报记者巴方

盛夏,太阳从早上就开启烘烤模式,到处都热得要命。农民盘荣陆带着记者坐在一个没有空调却胜似空调的地方一起“讲古”。这个舒服的地方在合山市的西北,里仰村老矿屯,一座海拔仅304米的小山上。

我们坐在一口废弃的煤井口。井口并不大,高1.8米、宽2.5米,阵阵凉风从里面透出。这里被称为广西历史上第一口煤井——1905年开始开采,正准备申报为合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村民的矿山情缘

盘荣陆今年41岁,合山市里仰村老矿屯村民,祖辈都在这里生活。从他记事起,全家就是靠煤吃饭。其实,从他所在村子的名称,就能说明这一点——老矿。合山最早开挖煤窑的第一口矿井就在这里,后来其他地方开出新的矿井,这里自然而然就成了老矿。

盘荣陆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全都在这里挖过煤。这个矿井养活过他家好几代人。其实这口矿井1952年已经被废弃,因为经过100多年的开采,这个“煤龙”的主要煤层已经被采完,只是还有一些剩余的边角料,当地农民就自己进去采挖,用羊角锄和小推车,也能小有斩获,甚至养家糊口。

“我七八岁就跟着大人下井,有时候会帮着铲煤装车,到十一二岁都可以挖煤了,用小推车往外拉出去。”

盘荣陆记得,那时自己穿的裤子屁股和膝盖总是打着补丁。家里人口多,大家努力做活,日子还是紧巴巴的。

改革开放以后,日子就没有那么苦了。不仅是分田到户,还允许大家自己开挖小煤窑,挖出来的煤可也以自由买卖。大家的生活从这时开始,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一吨煤卖10~15元,我初中毕业后就靠自己挖煤挣钱买了一架单车,那个时候,在农村有架单车很威风的。”

盘荣陆家的日子越来越好,饭桌上餐餐有了肉,大米挑好的买,以前被当作主食的玉米红薯现在成了换口味的调剂品,他的坐骑也变成了一辆真正威风的摩托车,他做装修的四哥还开上了小汽车呢。

盘荣陆也正在努力,准备几年内给自己也装备一辆汽车开开。

一块煤“验”出村民真本事

难得来到矿山,记者在盘荣陆带领下进入煤井,体验昔日矿工挖煤情景。

漆黑悠长的矿井里,没走多远就遇到分叉。随意拐进一条小巷道,高度居然不到一米,只能猫腰钻进去。在手机灯光照耀下,在洞壁下方看见有处角落隐隐散射反光,星星点点,恍若宝石。听盘荣陆讲那就是煤。记者急忙拿起一块尖石头把“宝石”敲了下来,欢欢喜喜拿到井外。

“这是最差的一种煤,烧不着的。”坐在窑井外乘凉的几个村民接过记者手里的煤块,马上给出评语。这几个村民年龄并不大,但是把煤块拿在手里,轻易就说出了记者是在什么地方挖的,以及这种煤所处的环境等,听得记者目瞪口呆——他们全说对了,比专家还厉害!

煤都基因仍在流传

“我们从小就是玩这种长大的。”记者惊讶的表情让这些村民很是开心,他们很热心地告诉记者,这块煤其实只是沾着点五煤,但位置不好,品质差。合山煤分为一至五煤,五煤的质量最好,四煤次之,二煤以下基本不用开采,每种煤的分布位置及其特点如何,都说得头头是道,盘荣陆频频点头。他们指着井口前面的丛林,向记者讲述煤矿的发展变迁史,指出哪里是堆煤的,哪里走过牛车,铁路通向何处,运煤车多久可以走到码头……

望着这些顶多30岁的村民,记者不禁感慨,其实他们有的当过几天矿工,有的一天都没有当过,但因为从小在煤井边长大,父母祖辈都在煤矿干过活,有关煤的记忆如此深刻,几乎烙印在他们的脑海,近乎基因般代代相传。

作为曾经的“煤都”后代,黝黑的煤块承载着数代人的过往,藏着往昔的柴米油盐,藏着儿时的欢笑与泪水。他们对煤的认知依旧深刻,饱含外人所不知的深情。

他们的家乡依然矗立在煤层之上。他们热切地盼望,家乡早日插上腾飞的翅膀,自己也想学得一身本领,回来建设家乡,让曾经的“煤都”再次绽放光芒。

新闻推荐

合山煤业公司4处煤矿被列入关闭名单

来宾网-来宾晚刊讯(记者韦朗城)7月24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撤销广西合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合大煤矿等4处煤矿...

合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