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聚力攻坚打硬仗 ——瓜州县***工作纪实

甘肃日报 2015-08-26 13:28 大字

聚力攻坚打硬仗

——瓜州县***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张革文  本报通讯员 武志锋 王建勤

8月的瓜州大地,处处可见干部群众忙碌的身影。走进瓜州县广至乡,新建的日光温室鳞次栉比,移民群众正在和帮扶干部为秋后的温室种植忙碌着。“现在,温室建起来了,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生活方便了,***的政策让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新堡村村民孙春喜说出了移民群众共同的心声。

瓜州县是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有6个移民乡、8.2万移民群众。目前,仍有7468户、29905名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部分村组基础设施还十分落后,土地盐碱板结化程度高,实现脱贫致富、过上富裕生活仍然是贫困群众最现实、最强烈的愿望。

瓜州县委书记宋城说:“我们要把扶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按照省市‘六个精准\’的要求,集中有限资源,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精准脱贫动力,实现由‘大水漫灌\’式扶贫向‘精确滴灌\’式扶贫转变,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和大决战。”

(转4版)  

(接1版)

***精准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后,瓜州县按照深化“六个精准”、盯紧“六个落实”、做到“六个统一”、突出“六个到位”的“四个六”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全县的贫困现状和广大贫困群众的脱贫愿望,建立干部驻村、定点帮扶、产业带动、多元投入、群众参与的扶贫机制,大力实施“321”***富民工程,各级干部纷纷深入贫困户家中,和贫困户一起分析致贫原因,探讨致富办法,制定脱贫措施,全力推进***工作。

精准识别扶真贫

在沙河乡***办公室,打开***流程示意图,贫困户的家庭人员、致贫原因、生产条件、劳动能力、收入来源和历年来享受的危旧住房改造、种植养殖业、技能培训等扶贫项目及增收计划、脱贫目标等基本情况一目了然。该乡认真分析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绘制了乡、村、组三级***项目实施示意图,为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做到了“乡有策划,村有谋划、组有规划、户有计划”的“挂图攻坚”。

“建立***管理系统,将全乡经济社会各业发展情况和今后扶贫计划通过图表册的方式直观显现出来,真正做到所有的扶贫资源全部用于贫困对象,努力实现扶贫对象精准化、扶贫内容阳光化、扶贫措施具体化、扶贫效益最大化,真正做到‘***\’。” 沙河乡党委书记杨志明说。

瓜州县深入细致开展贫困村调查摸底,严格执行省、市“五步一公示”的工作程序,采取“两会评议、三级公示”的方式,先后开展6轮入户,6轮公示,将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农户全部列为扶贫对象,杜绝平均分配、人情分配,确保把贫困户找准。截至目前,共识别贫困户7468户、29905人,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工作已全面结束,正在进行信息录入,已填写“六落实”责任卡、“1+17”表册近9万份。同时,按照 “点对点、人盯人、一对一”工作要求,划分16个片区、113个小组,将贫困户分解包挂到了市、县、乡、村3191名帮扶干部头上,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干部交叉帮扶全覆盖、帮扶责任全覆盖。

富民产业促增收

郑军德是双塔乡古城村枸杞种植户,他告诉笔者,去年一亩枸杞采摘干果240公斤左右,毛收入达到7000元左右,今年按目前枸杞的长势和市场价格来看总体情况要比去年好一些。

双塔乡古城村按照一次性导入新型增收产业的思路,通过深化“基地+农户、协会+农户、产业党支部+农户、党员+1户特困户”的“助农增收4+1帮带模式”,采取补助苗木、协调贷款、完善渠路设施等办法,积极带动农户发展枸杞产业。“通过近6年的发展,目前全村枸杞种植面积累计达到6500亩,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65%以上,基本形成了一村一业的产业格局。”古城村党总支书记杜会明说。

瓜州县坚持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的重中之重,立足优势,大力扶持发展枸杞、甘草、红枣、设施蔬菜和草食畜牧业等特色产业,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努力实现农产品商品化率和移民收入双提高。通过实施“23131”***富民工程,加快推动“一乡一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通过发展特色种植、设施养殖、新建日光温室、加快劳务输转等增收渠道,形成乡乡有主导产业、村村有富民项目、户户有增收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产业增收新格局。目前,在6个移民乡落实种植面积21万亩,新增枸杞、甘草、葡萄,红枣等特色经济作物1.7万亩,高效特色积极作物面积达到11万亩,占到了总播种面积的52.4%。

金融扶贫增动力

“我用贷上的5万元贷款,又修建了一座日光温室,发展设施葡萄种植”正在温室里采摘葡萄的广至乡岷县村村民孙喜喜高兴地说。资金短缺是困扰移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瓜州县广至乡和农村信用社共同努力,把移民签证的温室进行确权登记,颁发产权证,作为贷款抵押,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群众生产资金难题,而且激发了群众致富积极性。目前,瓜州县广至乡已累计建成日光温室317座,棚均收入均达到万元以上,群众使用产权证抵押贷款达到230余万元。

瓜州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立东介绍,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瓜州县探索出了日光温室确权颁证抵押贷款、建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建立财产抵押扶贫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等多渠道融资的路子,从而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缺资金的最大难题。

今年4月2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瓜州县调研移民扶贫开发时,对瓜州县把温室大棚作为移民群众的财产抵押走信贷发展的路子,给予了充分肯定。王三运说,瓜州县成立评估机构,对移民群众的大棚进行评估,并发放产权证。移民群众用产权证到信用社贷款,再续建大棚,这样的路子是成功的。

让金融为***增添动力,瓜州县全面落实省、市扶贫贷款担保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小额信用贷款,切实解决移民群众发展设施农业贷款难的问题,促进农民收入倍增。大力发展扶贫资金互助协会,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确权登记颁证,积极开展以日光温室产权抵押为主的设施农业贷款,实现“一座温棚脱贫、两座温棚致富、三座温棚奔小康”发展目标,形成“贷款建棚、以棚贷款、靠棚脱贫”的良性循环发展新路子。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作为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贷款担保基金,撬动设施农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切实解决群众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该县坚持“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的原则,推动扶贫政策向贫困村、贫困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配置,帮扶资源向贫困村聚集,切实发挥扶贫要素的最大效益。

驻村帮扶添活力

在双塔乡金河村,笔者看到驻村蹲点工作队员杨宸宇与十五组村民田彩艳签订的责任书上写着:“帮助种植枸杞3亩、红花4亩,调引基础母羊10只,协调发展产业资金,力争到2016年年底,家庭人均收入达到5300元的目标,不脱贫,不脱钩。”精细量化的责任书,让田彩艳心里踏实,点燃了全家人的致富信心。

为了使***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瓜州县按照“深化双联、精准帮扶、责任到人、限期脱贫”的工作思路,启动百名干部精准帮扶脱贫工程,选派40名作风扎实、综合素质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到6个移民乡镇挂职包抓***工作,组建74支驻村工作队329名干部扎根农村,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基础,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不仅把每一户贫困户落实到具体的帮扶干部头上,做到责任主体落实,还要求做到对象户主落实、帮扶措施落实、计划指标落实、跟踪督查落实和脱贫效果落实共“六个落实”。至目前,帮扶工作队走访农户7000多户,完善村级脱贫计划74份,成立扶贫资金互助社33个,建立电商扶贫示范村2个,协调衔接项目100多项,落实项目资金1400多万元,培训贫困家庭农村劳动力800多人次,为贫困户提供劳务信息700多条,帮办实事485件。

新闻推荐

不是张骞通异域安得佳种自西来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商品交

“不是张骞通异域,安得佳种自西来”。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商品交换、物种交流、易货贸易是这条通道上重要的活动内容。最早是中国的丝绸及养蚕技术、茶叶、造纸法、印刷术等传入欧洲,接着西方的玻璃及...

瓜州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瓜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