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了村民过上好日子 ——记瓜州县南岔镇七工村党支部书记郭新年

甘肃日报 2013-05-16 21:55 大字

本报记者 张革文

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绿树环绕的小康住宅,阡陌纵横的绿色田野,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广场……走进瓜州县南岔镇七工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展现在眼前。

七工村的村民们说,带领他们描绘出这一迷人画卷的,正是村党支部书记郭新年。

今年60岁的郭新年,担任村干部已整整40年。40年来,他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宗旨,为民谋利,造福群众,带领乡亲们夯基础、兴产业,把昔日的“落后村”变成了今日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去年,七工村经济收入达到33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672元。

近年来,七工村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郭新年也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酒泉市飞天骄子”等多项荣誉称号。

夯基础 兴产业

“出了安西县,唯有南岔穷,南岔转一圈,七工最不行。”

“盐碱一片白茫茫,风刮沙飞人心慌,姑娘宁可走敦煌,不愿嫁给七工郎。”

这两段顺口溜,是昔日七工村的真实写照。1979年,刚担任大队长的郭新年,开始带领乡亲们在这片盐碱地上平田整地,修路修渠。经过三四年的努力,郭新年和乡亲们硬是把一块块“乱窝子”地,整理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沟相通、渠相连”的稳产田。

1994年,郭新年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如何让过上了温饱生活的乡亲们尽快富裕起来,成了郭新年上任后首先考虑的问题。经过外出考察和一番深思熟虑,郭新年决定调整全村产业结构,改种小麦为种棉花,并创办棉花加工厂,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这一年,七工村的5000多亩地都种上了棉花,亩收入近千元,村集体收入达到了20万元,村民们的口袋里开始真正有了钱。

进入新世纪,高耗水、低效益的棉花产业已不能适应群众继续增收致富的需要。郭新年再次提出要调整产业结构,压缩棉花种植面积,发展特色产业。今年,七工村的大枣种植面积达到了1200亩,蜜瓜种植面积达500亩。郭新年说,明年七工村特色产业的面积将占到全村耕种面积的50%以上,特色产业将成为七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舍小家 顾大家

说起郭新年,七工村没有一个人不夸他。村民们说:“为了七工村的发展,郭书记是顾了大家,舍了小家。”

1982年的第一轮土地承包中,郭新年所在的组,有10多亩偏远的地,谁家也不愿要。郭新年主动将这10多亩地划到了自己的名下,家门前的地,郭新年只分了4亩。说起这件事,郭新年愧疚地说:“由于偏远,浇水不方便不说,连大车走的路都没有,20多年来,这10多亩地累计产出的30多万斤棉花,都是瘦弱的妻子用小推车一车一车推出来的。”

郭新年家门前4亩地里的大枣树已有一人多高,枝条上已孕有花苞。郭新年说,种大枣是种给村民看,目的是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村委会主任张富国告诉记者:“郭书记家的这4亩地,是我们村上的试验田,村民们不敢或不愿种的,都是这4亩地打头阵。棉花、速生杨树、梨树、大枣都种过,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成功的,群众受益,失败的,只有他自己承担。”

村民张顺说,郭书记为七工村的发展,可以说是连命都可以不要。去年4月,七工村3组的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工作紧张进行,为了确保质量和赶在农忙前完成人居环境改造的任务,郭新年没黑没夜地忙碌在工地上。4月12日深夜,由于路况不好,一辆摩托车连车带人“飞”了起来,正好撞在郭新年的身上,两人同时摔倒在路边。郭新年忍着疼痛回了家。第二天,他又和往常一样出现在工地上。直到工程结束后,郭新年仍感头疼,在家人的劝说下,才到县医院做检查。医生责备说,幸亏脑部受伤不算严重,如果积了水,又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办实事 谋民利

在七工村占地9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文体广场上,有一座石砌的小山,上面镌刻着10个红色大字:责任重泰山,勤为民谋利。郭新年说,这是他和村班子成员共同商议后刻上去的,时刻提醒班子成员要为民办实事、谋福祉。

为了让村民们用上清洁能源,郭新年四处奔走筹措资金,终于让酒泉市第一个秸秆气化综合利用项目在七工村落户,实现了全村集中供气;为了解决村小农场移民点的照明问题,郭新年三天两头往电力部门跑,终于使260万元的农网改造项目落地,让全村的电力线路得到了优化提升。

群众的冷暖更是挂在郭新年的心头。66岁的老党员石忠礼患高血压后偏瘫,郭新年专程到残联为他争取到一部轮椅;五保老人石忠材患白内障双目失明,郭新年发动全村群众集资,并亲自陪同石忠材到酒泉做了康复手术。

现在,七工村10.8公里通村通组的道路全部为柏油马路;25公里长的支、斗、农渠全部用水泥进行了衬砌;绿色通道和环村的大型风景林带长达13.1公里;全村298户人家都住上小康住宅,门前道路全部铺上水泥砖;不仅村上有文化活动广场,组组都建起了高标准文化活动室。

郭新年常说:“村官虽小,责任重大,要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百姓,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操了心、流了汗、办了事,群众心里就会有你。”

新闻推荐

梁湖乡的“扶贫套餐”

梁湖乡的“扶贫套餐”本报记者孙海峰瓜州县梁湖乡是一个移民乡,全乡8个村,有7个是移民村,分别来自积石山、岷县、宕昌、舟曲、古浪等县。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多年来,移民们虽说分到了地分到了房,生活却总...

瓜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瓜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