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前,热恋中的他们踏上了援臧列车

老年生活报 2022-03-02 08:08 大字

[摘要]把青春献给高原 有苦有累不后悔

“我和老伴是大学同学,1963年我们毕业后就到了西藏工作,在那里工作生活了15年,回想起往事真的感慨万千,看到你们正在寻找援藏故事,我们也想讲一下我们的故事。 ”日前,家住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今年82岁的姜秀娥女士,致电本报寻亲热线(0532)66610000,称她看到了本报1月26日三版刊登的《“老西藏”亲属你们在哪? 》文章后十分激动,想与寻找“老西藏”的王炜女士取得联系,讲述自己的援藏故事。

大学毕业踏上西去列车

姜秀娥和老伴孙令元都是青岛人,他们是山东财经学院(今山东财经大学)同学,1963年一毕业,他们就被分配到了西藏工作。

“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藏建设,经过严格的体检,我们学校当年一共有5人被选上,一毕业我们连家都没回,直接踏上了西去的列车。 ”姜秀娥向记者介绍,他们从济南上火车,一路到了兰州,在那里休整了半个月,然后到了敦煌,那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援藏同事,30多人乘坐客车历经 20多天才到了拉萨。

在拉萨,他们进行了工作分配,姜秀娥和孙令元以及来自浙江、安徽、湖南等7个省的11人,被安排到藏北那曲工作。

婚礼简单奉献热血青春

“当年安多县有一个矿,叫东风矿,我们当时就在那里工作,11个同事就我一个是女同志,生活环境非常恶劣,那些年经历了很多生死。 ”回忆起往事,姜秀娥眼含热泪。最先需要克服的是高原反应,起初由于不适应,她几次昏死过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瘦了30多斤,1米64的身高体重只有80斤。此外,生活物资极度短缺,根本吃不到水果和蔬菜,冬天取暖只能烧牛粪。在藏北,发工资、买东西都是存折转账,当时根本没有现金支付。 “去商店买几毛钱几分钱的东西都要转账才行。 ”姜秀娥说。

“我和老伴毕业时就确定了恋爱关系,进藏后一直在一起,工作稳定后我们在那里登记结婚,举办了婚礼。 ”姜秀娥介绍,婚礼十分简单,在藏北工作的几个单位都派来了代表参加,他们买了1斤糖,准备了一条烟,简单吃了一顿饭就算结婚了。有了孩子之后,他们将孩子送回父母家,继续回到西藏工作。

往事历历在目仍感动

从1963年到1978年,姜秀娥一直在西藏工作,她的老伴因工作劳累,在工作期间患病,1976年回到山东做了手术,两年后全家人才得以团聚。

“在西藏的工作和生活虽然艰苦,但那里环境优美,蓝天白云,雪山草原,祖国的壮丽山河令我们心驰神往,一辈子都不能忘怀,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姜秀娥说,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西藏的变化也翻天覆地,2002年她曾经又返回过当初工作的地方,无论是交通还是生活水平,都有了质的变化。

姜秀娥说,“老西藏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甘于奉献的精神,感谢王炜女士为“老西藏”们记录故事,希望更多的老西藏讲述自己的故事。

读者朋友们,如果您是“老西藏”,或者知道他们的故事,可以致电本报寻亲热线 (0532)66610000与我们联系。 记者 张磊

新闻推荐

流光溢彩闹元宵

扫码看更多精彩■本报记者凌剑伊/文宋延康/图“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苏味...

敦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敦煌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