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悯农诗 程应峰

滕州日报 2022-02-11 07:20 大字

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文朋诗友,久别重逢,盘桓一日自然不在话下。

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他想,如果升官能像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呢?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太阳下锄地,汗流浃背,不禁感慨,随口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声说好!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李绅仰天长叹一声,接着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逢吉一听,这不是揭朝廷的短吗?这还了得。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了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提笔写下一首:“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写好,递与李逢吉。李逢吉看了,觉得这首诗指责朝廷的不是,比上两首更直接更具体。

翌日,李逢吉辞别李绅,离亳进京。他表面上对李绅很好,可心里却想着拿他当垫脚石,再高升一级。回到朝中,他立即向皇上进谗说:“启禀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写反诗泄愤。”武宗皇帝惊问:“何以见得?”李逢吉将李绅诗奉上。

武宗召李绅上殿,拿出那首诗,李绅看了看后,说:“这是微臣回乡后,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写下的,望陛下体察!”武宗说:“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朕之过也,亏卿提醒。今朕封你尚书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国安民。”李绅叩头谢恩。武宗又道:“此事多亏李逢吉举荐。”

李绅因诗升官,李逢吉听说后不免胆颤。不久,李逢吉被调任为云南观察使,此时,他才深感自己一时荒唐,无异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李绅的三首悯农诗,前两首流传甚早甚广,最后一首一开始就带入了皇宫,直到近代,才在敦煌石窟的唐人诗卷中发现。李绅之所以写出悯农诗,是受儒家“济世”“利物”思想的影响,抱有强烈的政治热情,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积极向民间学习,关注社会,反映现实,规讽时事。从悯农诗看得出,李绅在青年时期,对终日劳作的农民是极具同情心的。

新闻推荐

公发集团喜获三项甘肃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奖

本报讯1月11日,公发集团申报的三个项目入围甘肃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奖,其中《现场暴露场的建设及路用材料在极旱荒漠条件下的...

敦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敦煌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