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搓鱼子

张掖日报 2020-08-06 23:30 大字

舒眉

张掖人对面食的偏爱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张掖的男人桌子上摆满山珍海味,吃上两三个小时,只要没有吃面,还是觉得自己没吃饭,非得一碗拉条子或者搓鱼子、炮仗子、香头面下了肚,才算是吃过饭了。人问吃的啥饭啊?答曰:搓鱼子!拉条子!汤面条!……完全忽略这一碗面之前吃下的所有菜品。甚至有很多人在赴宴吃酒席之前,先找个面馆呼啦呼啦吃一大碗面再去,在他们看来,满桌子花样繁多七荤八素的菜品,远没有一碗搓鱼面吃得实在畅快。

张掖人对于面食的偏爱,不仅是肠胃的需要,更是心理上的依赖。这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赋予了张掖人的底气,也是张掖人对这片土地物产深入骨髓的认同和热爱。作为农业城市,张掖自古以来得益于祁连山黑河水的庇护滋润,盛产粮食和蔬菜,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西北粮仓”。地处北纬38度的高原,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是高质量农副产品的天然保证,也是绝对优势。乌江、靖安等地种植的稻米香甜滑润,曾一度作为皇家贡米,张掖因之被誉为“塞上江南”。但性格粗犷豪放的张掖人就是喜欢吃面食,喜欢面食的口感绵软和独特的筋道,更让人有嚼头,喜欢面食的扎实抗饿,喜欢面食带给五脏六腑的熨帖和踏实的感觉。

张掖面食的做法,花样繁杂,品类多元。搓鱼子就是其中最具张掖地方特色的面食。出了张掖,在其他地方是见不到搓鱼子的,我曾在与张掖临近的酒泉市区见到过一家搓鱼面馆,上面的招牌上写着:张掖搓鱼面,后来在敦煌也只看到过一家“张掖搓鱼面”的牌子。其他地方就更少见到了。张掖人喜欢吃并引以为傲的搓鱼子,不像其他地方美食那样普及开来,不仅与地方饮食习惯有关,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做起来麻烦费工夫。

单从字面上来看,外地人很难明白搓鱼子到底是什么,是一种鱼的名字?就像草鱼鲤鱼鲶鱼,这种鱼叫做搓鱼?还是一种鱼的做法?蒸煮煎炖,炸炒焖烩,鱼还有“搓”这种做法?很难想到这会是一种很普遍的面食。张掖人说话爱带一个后缀“子”,“搓鱼子”“拉条子”“香头子”“炮仗子”“拨鱼子”,听起来亲昵又可爱,其实都是普通家常饭。一样的小麦面粉,每天换着不同的花样做,寻常日子也就有了不同的滋味和花样,不那么单调重复千篇一律了。这是祖祖辈辈薪火相传的手艺,也是千百年来世代因袭的生活智慧。用心耕耘,也用心享受,一碗搓鱼面,体现了富足安康的张掖人自古以来对生活的精致追求。

搓鱼子是用软硬适中的面手工搓制而成,长大约三公分左右,两头尖,中间略粗,从外形来看,犹如一条条精巧玲珑的小鱼苗,因此而得名。煮熟后吃到嘴里滑溜、绵软,却又筋道耐嚼,充分展现了张掖面粉的韧劲儿大的特点,加之在“搓”的过程中反复用手按压搓揉而使面鱼儿更添了瓷实,吃了格外抗饿,而深受青壮年男士喜爱。但一般农忙时节是吃不上搓鱼面的,毕竟一个一个“小鱼儿”搓起来还是费时耗力的。抢收庄稼的时候,赶急图快,张掖人一般吃的是手擀刀切的“香头子”。“搓鱼子”是人闲下来,才能慢慢“务细”着吃的精致面食。我们小时候,家里几乎没有吃过搓鱼子,我妈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还要干农活,根本就没有功夫做任何“劳道饭”——老张掖话中将做工复杂耗时费事的饭食,称为劳道饭,劳道饭一般都是年头节下或者招呼客人的时候才能吃上的。我初中毕业那个暑假,主动承担家里一日三餐买菜做饭的家务,每天兴致勃勃地学着做饭,变着花样展示自己的“心灵手巧”,馒头花卷包子饺子这些工序繁杂有难度的饭全都能独立完成了,得到父母夸赞,自己也颇为得意,就想着要更上层楼。有一天中午,想给家人一个惊喜,就决定要做一顿搓鱼子。知道搓鱼子做起来很费事,特意比往常做饭了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活好面,哪想到一个人站在案板前弓着腰搓了一个多小时,手掌都搓麻了,才完成了一个人吃的量。心里不由得想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俗语,虽然说的不是一个事情,但道理是一样的,好看又好吃的搓鱼子,既需要熟练的技术,有需要十二分的耐心。即便是动作熟练手脚麻利的主妇,也得用上做其他面食双倍的时间,才能将一个一个小鱼儿搓得均匀又齐整。结婚后,婆婆搓鱼子做得好,前些年身体还好时候,经常给我们搓搓鱼儿吃。我中午下班回家,案板上早已经挤满了精致小巧的搓鱼儿,我通常都是炒个家常茄辣子西红柿相配,一家人吃得爽口又舒服,一向胃口不好的女儿也能比平时多吃半碗。

搓搓鱼子看着简单,说起来也容易,其实是需要经验和技巧的,面要和得软硬适中,比手擀面要软一些,比拉条面稍硬,面太硬了搓不出“鱼”的柔美线条,太软了又会粘连在一起,这软硬度的把握全凭个人做饭的经验,就像看菜谱上的某一味调料“少许”,少许二字正是大厨的功夫所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和好的面还需要饧一会儿变得软和柔韧,然后擀成一指薄厚的面饼,再切成条状,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握紧贴着案板面条快速往下移,右手手掌贴着案板往上搓,两手交错而过的瞬间,左手拇指和食指指尖上分出来的一小团面交接到右手手掌,右手手掌稍稍用力贴着案板顺势就将面“搓”出去,这一小团面就变成了一条滑溜的“小鱼儿”。两只手配合默契,反复交错,小面鱼儿就手掌下“鱼贯而出”,整个过程流畅如行云流水,非常好看。且不说这搓鱼儿好吃,单只看搓搓鱼儿的过程,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是技巧与经验的完美结合,也是心灵又手巧的精彩呈现。都说劳动者是最美的,如果谁不赞同这话,那就来张掖看看搓搓鱼子的过程吧。

张掖搓鱼子除了用精白面,也用荞麦面。精白面的搓鱼子光滑如玉,好吃又好看;荞麦面是粗粮,没筋骨,得掺点儿白面粉才能搓成型,但荞麦面营养丰富,有益健康,口感也好,在越来越讲究健康饮食的今天,比白面搓鱼子更受欢迎。这些年来,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精益求精的搓鱼子又被心灵手巧的张掖人翻出了新花样,在集中了张掖特色小吃的甘州巷子里,“七彩搓鱼”引人注目,其实就是在面粉里掺了南瓜粉、菠菜粉、胡萝卜粉、紫薯粉、西红柿汁等天然“颜料”,这彩色的小面鱼儿好吃又好看,既满足了生活富足之后的人们“食不厌精”的心理需求,也更符合现代人丰富科学的营养搭配。要不,怎么说张掖人会吃呢。

张掖搓鱼子是主食,可以搭配各色炒菜吃,再简单些就搭配卤肉青菜,还有炒搓鱼,是将煮熟的搓鱼子和炒好的菜一起翻炒了吃,也有喜欢连汤带水吃的,就吃汤搓鱼儿。临县山丹有拨鱼子、剪鱼子,也是特色面食,和搓鱼子又有不同。

新闻推荐

没有清苦何以报国

留守女孩钟芳蓉考进北大,选择考古专业,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令人感到惊喜的是,钟芳蓉的偶像、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

敦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敦煌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