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四个突出”助力下派工作提质增效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崔昊唐久涛赵海燕)邹城市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济宁市强化党建统领推进“双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四个突出”为工作思路,明确任务、抓实主体、严管厚爱,引导广大下派干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推进下派工作深入开展。
突出抓党建、促发展,明确“四项任务”。建强基层党组织。抓好各项党组织制度落实、党员教育、发展后备人才、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建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基层党组织,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伍。推进强村富民。以第一书记项目为抓手,因地制宜,挖掘帮扶村资源禀赋,寻求村庄发展突破点,确保所有第一书记村都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打造第一书记全域提升示范区和党建工作示范镇。全面参与村级管理。全力推进村级资金、资产、资源、账务、档案、公章管理“六规范”工作,加强村级村务财务党务公开工作,健全完善村级财务年度审计制度,全方位提升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水平。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经常联系走访群众,重点围绕改善民生,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参与便民利民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关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加强对困难人群的关爱服务,经常嘘寒问暖,协调做好帮扶工作。
突出树旗帜、立标杆,抓牢“三个主体”。树旗帜,激励省市下派干部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省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及济宁市派工作组人脉广、资源多特点,结合驻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项目,改善基础设施,解决群众困难。树品牌,引导邹城市派第一书记担当作为。通过第一书记扎实有效的工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由驻村帮扶带来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经济水平提高、人居环境提升、社会风气优化等新气象。开展“最美第一书记”及“为民服务标兵”评选活动,营造浓厚为民服务氛围。树形象,推动民情书记扶弱助困真帮扶。扎实开展民意“5”来听行动,组织民情书记转变作风接地气、扶弱助困惠民生。每个季度评选“发现榜样优秀民情书记”,树立机关干部良好形象。
突出深融入、促创新,“三个渠道”提升工作实效。丰富活动载体。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群众满意度、“社情民意大收集”活动等,合理设置走访内容,着力解决群众关切问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创新开展“第一书记担任团建指导员”工作,积极构建“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格局。调动部门积极性。不定期分镇街召开市直部门驻村工作现场推进会议,邀请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会表态,争取部门最大限度支持。调动全市各部门力量,整合涉农部门资源,推动各级惠农利农政策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鼓励镇街创新。在各镇街开展的第一书记工作中创立“一镇街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发挥品牌示范引领效应。如,峄山镇实施“暖冬行动”,件件小事暖民心;太平镇“三本台账”强化第一书记管理,好操作能见效;石墙镇开办“第一书记微课堂”,充电加油,学习驻村业务知识。
突出抓管理、促长效,完善“四项推进机制”。坚持例会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现场推进会议,每月召开1次服务队长、第一书记工作例会,定期调度工作、部署任务。健全完善群众诉求办理机制。制定《民意“5”来听行动实施细则》,逐步完善常态化入户走访、问题分级处理、民情分析研判机制,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强化督导检查。建立健全市镇两级督查机构,实行常态督查、绩效管理;建立“一访三查”督导机制,通过入户走访群众,全面掌握驻村帮扶工作情况,随时通报督查有关情况。严格考核激励。以平时考核为基础、绩效考核为补充、年度考核为重点,全面准确评价下派干部工作表现。考核结果向干部派出单位反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新闻推荐
近年来,邹城市城前镇充分发挥山多、林多、水多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乡村振兴的金...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