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角落里做好文明大文章 除垃圾改厕所 美丽乡村入画来

济宁晚报 2020-12-28 07:43 大字

本报记者 刘菲

近年来,济宁市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市累计完成厕所改造103万余户,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下一步,济宁市将不断完善后续管护机制,做好建管衔接,持续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巩固改厕和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成果。

全市农村公厕改建1436座持续完善后续管护机制

过去农村厕所不卫生、不方便、不能用、用不上,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根据省改厕实施意见和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方案,济宁市提前谋划,乡镇和涉农街办同步推进。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厕所改造103万余户,实现了省定任务目标。通过实施厕所改造,大大降低了农村传染病发病率。据卫生计生部门统计,济宁市2019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2014年下降54.63%。

济宁市出台了《济宁市健全完善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实施方案》,以县域为单元,搭建农村改厕智能管护系统网络,链接起政府、企业、农户多方力量,推动管护资源全域优化,管护市场全域管理。目前,济宁市14县市区已全部完成农村改厕智能管护系统建设,实现了管护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建成491个农村改厕服务站,配置抽粪车1240辆,兼职或专职抽粪队伍1519人,实现了厕所管护不漏一户。同时,济宁市结合现代生态农业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融合式推进渣液资源化利用工作,做好农村改厕循环经济文章。全市已启动建设粪液中转站或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209个,初步建设成了稳定的后续管护机制。

为补齐农村“厕所革命”短板,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公厕改建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组织各县市区结合地方建筑特色,设计多套图纸,由各镇街根据生活环境及村民接受程度自由选择公厕样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2020年,全市农村公厕改建任务1436座,已全部竣工。

下一步,济宁市将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把厕所改造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作为关系民生、改善民生的大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持续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即知即改、边查边改”的方式,提高整改效率,同时对前期检查发现的问题开展“回头看”,确保各项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持续完善后续管护机制,按照省、市实施方案,加快粪污收集、储存、运输、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通过利用既有农业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把农村厕所污水纳入生活污水管网等方式进行粪污处理,提高粪污处理利用效率。

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100%

目前,全市城市环卫保洁范围以外的143个乡镇(街道)、6200余个村庄(社区)均已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范围,覆盖率为100%。全市各涉农乡镇(街道)共聘用保洁公司46家,按照每500人配1名保洁员标准建立了保洁队伍,全市镇村环卫保洁人员近2万人,配备各类垃圾运输车辆5000余辆、各类垃圾桶(箱)50余万个,配备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118座。全市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在指导邹城市做好第一批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组织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泗水县申报第二批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下一步,济宁市将持续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成果,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大排查,对日常保洁中清扫不到的、容易形成卫生死角的区域进行重点整治,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到位、不反弹。指导各县(市、区)持续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重点做好人员、资金、设备设施、工作制度“四个到位”,确保工作成果持续保持。严格执行《济宁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考评奖惩和市级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按照季度成绩排名对县市区进行资金奖惩。

新闻推荐

田黄镇全力冲刺保发展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杜俊峰)进入四季度,田黄镇大力弘扬“不甘落后勇争先、敢于担当不畏难”的拼搏精神,全力冲刺、奋力攻坚,在项...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