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奥运会,打入开市客,咋做到的 泰山亚细亚标准化研发发展有机食品,打通国内外市场
生产车间一角在泰安市泰山区万官大街上,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的门脸很不显眼。
低调的背后,是实力的支撑。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内第一家从事有机蔬菜出口的企业、国内规模最大的有机食品出口企业……众多荣誉加身的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目前有6个有机蔬菜加工厂,年产量3万多吨,发展标准化有机蔬菜种植基地2.9万亩,带动了1.9万农户发展有机蔬菜生产。
“日本有机农业标准认证
的第一个产品是我们的”
“我们是被外商拉进有机蔬菜生产领域的。公司1994年成立,1995年,外商就动员我们搞有机蔬菜生产。可当时这个行业在国内完全是一片空白,干啥都要自己摸索着来。”今年67岁的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林这样介绍入行时的情景。在外商不断劝说下,泰山亚细亚公司开始了自己创新发展的有机之路。
“第一批有机蔬菜出口日本的时候,产品价格是我和外商反复计算出来的,当时国内没有先例,价格定高了,终端销售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企业就会做不起来。价格定低了,企业的盈利和发展后劲就不足,走不长远。”王林说。
经过反复核算,最终确定了普通蔬菜收购加工成本基础上增加24个百分点的定价方案。就这样,第一批有机蔬菜发往日本,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刚起步的有机食品企业就有了影响行业发展的产品定价权,这是不小的成绩。“那时候日本还没有有机农业标准,我们的产品是参照美国标准出口的。到2001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开始发布执行相关标准,我们的产品,是全日本第一个通过JAS认证的有机食品。”王林说。
眼下,泰山亚细亚的外贸市场主要是日本、欧洲和美国。今年作为公司第一大市场的日本市场不断传来好消息,为了保证东京奥运会的食品供应,日本政府对供应日本市场的食品进行海选,公司有4款产品被选中为供应东京奥运会的产品,日本客户追加了2020年、2021年订单;此外,受疫情影响,欧美市场对农产品、食品的进口量增加,今年1到5月份,公司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8%。
两年多调研、研发
做出合格的有机包子
“现在国内的有机食品标准,已经等于或高于国外标准了。为了打开国内有机食品市场,我们应上海妈妈们的要求,投放了12种馅料制作的有机包子,很受市场欢迎。算上市场调研的时间,用时两年多我们才做出了国内第一个合格的有机包子。”王林说。
泰山亚细亚公司从2015年开始发展国内贸易。选择适销对路的产品,是国内市场能不能打开的关键。这款有机包子就源于王林自己带队到上海去调研摸来的市场需求。
上海是国内对有机食品接受程度较高的城市,公司找到了很多上海妈妈询问她们对给孩子吃的包子的要求:健康、好吃、营养全面、低油脂、没有汤汁不烫人。拿到这样的要求,公司很多人犯了难。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王林终于搞出了满足需求的配方,然后在全国各地撒网找到了12种有机原材料,在工厂的食堂里,一次次做实验。“这包子能尝出很好吃,有肉有菜,却尝不出馅里都有哪些菜。”说起这包子,王林笑得很开心。
此外,公司还开发了黑蒜、有机小豆腐、有机儿童馒头等产品。目前公司在上海设立了专门的营销公司,产品已经销售到北京、上海、杭州、大连、济南、青岛等城市的商超、酒店。上海开市客(COSTCO)超市在国内海选进入超市的商品时,第一批就选中了公司的5个产品。
在线上,公司产品已在“京东”“天猫”“1号店”“顺丰优选”等电商平台成功销售。公司的“九洲丰园”商标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今年1到5月份,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
王林很有信心地说:“外贸不减,内贸增加,我们计划用三年把国内的销售占比做到半壁江山。国内市场有机食品的占比远低于国外,是个很有潜力的市场。”
建立生物循环利用系统
节约成本保护环境
不断创新求变,精细利用全生产链条的物料,是泰山亚细亚公司的一个鲜明特征。
公司建立了有机蔬菜全物质生物循环利用系统。通过养殖黄粉虫转化菜渣、菜叶等下脚料;将有机蔬菜废料添饲奶牛;牛粪、黄粉虫粪生产有机菌肥;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在藕田和茭白田里养鱼。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套组合,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环境。
今年初,泰山亚细亚公司在邹城的2000亩新型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开始实验运转。无人机飞防,大型农机耕种,微滴灌,大面积黑光灯诱虫,食诱剂,性诱剂搞综合防治……“以前的老办法搞有机种植,成本越来越高。如果现在不想办法,等有机食品成本让市场接受不了了,有机的路就走不下去了。”王林说到。
降本增效,为有机蔬菜生产蹚一条新路出来,是公司在邹城基地实验的主要目的。在新的基地里,公司从允许有机蔬菜生产使用的杀虫药剂实验开始入手,提高耕种、收获和管理效率,中国农大、山农大和全国很多相关行业的教授、专家也加入到这场实验中来。
“我们做企业,要不断寻求行业的创新和突破,市场也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和改变。这里的实验不仅关系着公司的未来,还关系着行业的发展前景。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实验,为有机农业打通一条新路子。”王林说到。
完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基地通过多国有机认证
企业最初就确定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设想有些超前,企业要对地方政府和农民不断解释自己的理念。
“搞有机蔬菜离不开基地,当年公司在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建立了第一个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实验了好多办法,比如‘六统一’、派技术人员驻点等。在生产中我们不断地遇到各种问题,遇见一个解决一个,后来济河堂村被称为‘中国有机蔬菜第一村’。”王林说。
随着农村新经济形式的变化,原本的公司和“基地+农户”之间,又增加了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身影。王林说:“只要是条件合适,又有相应的组织能力,我们都乐意接纳他们到有机蔬菜生产中来,特别是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他们本身运营能力就高于一般农户,这是双赢的选择。”
“我们为公司收一吨蔬菜,公司给合作社60元组织费,全村有机蔬菜共有1570亩,合作社每年能有20多万的收入,村民平均亩收入有6000元,种有机蔬菜,让农民得了利,合作社也运转得很得劲。”说这话的是济河堂有机蔬菜合作社的负责人王立军。
公司在有机蔬菜种植前就和农户签订合同,菜还没种,农民就知道了自己保本收入是多少。当种植的蔬菜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的时候,公司按合同价收购;价格高于合同时,则按市场价收购。2008年金融危机,大量的农产品因无法出口价格低廉,公司仍然按合同价格收购,多支出近1000万元。现在公司每年按照合同价收购农产品,要比按市场价多支出1500万元。
公司设立了专门的基地管理部,派出了50名驻点监督员服务农民。2019年,公司为农户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等2万余吨,支出650万元;为农户整理土地、建设种苗大棚等5000亩,支出190万元;为满足有机产品认证及质量要求,公司统一为2900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开展病虫害防治,投入资金200多万元。
通过正规化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方法运作,公司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发展扩大。并建立完善了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眼下公司的基地全部通过了美国农业部、日本、欧盟以及中国国标有机认证。公司与基地、农户通过更加紧密的衔接,“捆绑”在了一起;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企业有了放心的原材料供应,合作社、村集体、群众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邹城市疾控中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勇挑重担、主动履责、不辱使命,自觉承担起“最大限度控制感染者增量”的...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