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风正劲 邹城大束镇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纪实

济宁日报 2019-08-03 09:40 大字

本报通讯员李付燕李文博

近年来,邹城大束镇依托丰厚的山水文化、非遗文化、传统文化及人文资源优势,深挖文化资源,强力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文铸魂,建设儒韵民风新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儒家文化。着力发挥孟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优势,组建儒学宣讲团,开展传统文化进村、进校、进企活动,推进儒家文化全面普及。结合地形地貌,推进孟子研究院与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深入对接,将儒韵民风、地方建筑风格融入物化到城镇规划建设中,将儒家文化推广融入到示范片区村庄建设中,片区内村村建立了“孟子学堂”,在蓝城云梦桃源小镇建设了“孟母书院”,加大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凸显孔孟之乡特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聘请专人挖掘整理匡衡励志求学、韦贤家风传世等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国学诵读、文艺创作等活动,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还将借助镇“山东省农民文化艺术之乡”和“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镇”等丰厚艺术底蕴及人才资源,组织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名片。传承保护非遗文化。对该镇山头花鼓戏、北葛打铁花、平派鼓吹乐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传承进行整理保护,邀请非遗专家对传承人进行培训,引导、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创意创新,繁荣乡村古老文化。挖掘整理大束文化资源,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灯会、庙会等民俗活动,实现非遗文化逐步复兴。

培养特色新兴文化

做活特色文化。对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葛山石刻文化、灰城“陶”文化、时枣行“枣”文化等特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实施传统文化村落及传统建筑维修、保护和利用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一村一特色,计划在乡村振兴示范村中打造“乡村记忆”博物馆,使乡村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之乡、精神家园。培育新兴文化。充分发挥蓝城云梦桃源小镇、蘑菇小镇、匡衡湖健康小镇等市场化建设项目带动优势,着力发展高效农业、食用菌、健康文旅等特色产业。围绕项目建设培育发展康养运动文化、马术风情文化等新兴文化内涵,开展养生主题公园建设、康养专题讲座、运动体验,为项目建设注入文化力量,着力建设生命力强、影响力广的特色片区。

扮靓做活旅游文化

做靓旅游文化。依托大沙河湿地景观带、葛炉山、鸿山生态优势,推出以自驾游为主的生态休闲观光游。依托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创建,一村一特色,围绕美丽乡村、田园风光和民俗文化,推出体验收获乐趣的秋季农耕文化休闲游。依托灰城子村陶艺馆、葛炉山蓝城云梦桃源小镇等节点,推出慈母教育、颐养亲子、传统文化研学游等旅游产品,着力提升“邹东深呼吸首站游”品牌,扩大大束旅游在外影响力,将大束打造成为全济宁乃至全省样板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目前,该镇正围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对片区内村庄进行文化挖掘,打造大洪沟民俗文化、葛炉山养生文化、钓鱼台休闲文化等主题村庄,在大洪沟村打造民俗文化街。同时,围绕时枣行村生态建设,做活乡村游乐园项目,开发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等旅游产品。对赵家庄村、水河村等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旅游经济与村集体产业相融合,做活村庄发展。丰富农旅线路,对片区内蓝城云梦桃源小镇项目进行精品打造,将分期完成油菜花花海景观种植和向日葵花海景观种植。继续开展山地车骑行挑战赛、花海徒步、桃花节、油桃采摘节等旅游活动,打造“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的四季旅游产品,催生美丽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干部来咱村 听俺提意见

本报记者万德龙通讯员赵海燕近日,邹城市“万名干部下基层”和第一书记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召开,紧接着,6个乡村振兴服务队、1个...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