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初心 为群众“跑腿”50载 记邹城市石墙镇大石三村民生代办员刘朝斌

济宁日报 2019-07-17 10:24 大字

本报记者宋仪凯

他坚持50年如一日,为群众跑腿,为群众服务,从一个毛头小伙子,干到了两鬓斑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他就是邹城市石墙镇大石三村党支部委员、民生代办员刘朝斌。50年来,刘朝斌以一份诚心与坚守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把名字深深印在了群众心里,成为群众心里的家人,用一颗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诠释了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情怀。

在刘朝斌眼里,群众的事无小事。只要出门,他就随身带着记录本,把从老百姓家中听到的、看到的都记下来,从老百姓普遍关心、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入手,列出问题清单,“对症下药”逐一解决。低保办理、残疾救助、宅基地纠纷、婆媳矛盾调处、家长里短全参与,不厌其烦做工作,掏心掏肺讲道理,切实解决老百姓“最盼”的问题,营造了和谐团结的党群关系,真正让国家的惠民政策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村民王丽丽随母改嫁来到大石三村,来时年龄小,也未在原籍办理入户,现在已到结婚年龄,没有户口不能办理身份证,外出务工、结婚、乘车等都有诸多不便。了解到了这个情况后,刘朝斌主动帮王丽丽办好了公证手续、入户手续。当刘朝斌把身份证送到王丽丽时,她感动得热泪盈眶。

刘朝斌把大石三村各家各户的具体情况印在脑海里,如果哪家哪户有什么急事,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把事情办在村民心坎上。他时刻关注着村内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众的生活,切实做好低保办理、残疾救助等工作。村里有一个叫王玉启的村民,从小在外漂泊几十年,家里人都认为失踪了。可就在不久前,60多岁的王玉启突然回到家中,不仅身体多病,而且还带回了一个同样体弱多病的妻子。回家后王玉启变得一无所有,不仅无住房,而且无责任田、无固定收入,没有子女,只好暂时寄住在亲戚家中,生活十分困难。刘朝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先是积极向镇里相关部门申报办理了低保手续,随后又办理了合作医疗证、社会养老保险等。当刘朝斌把相关证件交到王玉启老两口手中的时候,夫妻二人抓住老刘的手,眼含热泪地说:“老刘,你真是俺滴救命恩人,没有你热心给俺俩‘跑\’这些救助手续,俺俩真是没法活了……”

刘朝斌常说:“对群众的事就不能怕‘跑断腿、磨破嘴\’,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为了群众的事就不能怕跑腿。”民生代办工作刚开始,有的群众不理解怎么回事,甚至有抵触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刘朝斌把坐在办公室“守株待兔”式办理,变成了深入群众“投石问路”式服务。村民吴兴连的妻子李洪珂常年患有精神疾病,后来又得了乳腺癌,先后花去医药费10万元,家庭非常贫困。刘朝斌得知后,主动到家中看望,及时帮助办理了大病救助,申请了6000元的大病救助金。当吴兴连接到6000元钱时,激动地说:“党和国家给俺们制定了好政策,您还给俺帮忙跑腿、办事儿,真是俺老百姓的贴心人。”作为民生代办员,他坚持每天值班坐班,早晚入户走访,收集民生代办信息和需求,积极协助办理,每年代办民生事项300余件,收集社情民意200余条,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几十条。村里有人风趣地说:“老刘的工作一半是干出来的,一半是跑出来的”。他的真实事迹被改编制作成微电影《跑腿儿》,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供了丰富优质、生动鲜活的学习案例,并获得了中央组织部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二等奖。2017年,刘朝斌被选为党代表参加济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他主动为群众发声,把群众的需求及时反映给上级。

刘朝斌既是代办员也是村会计。他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不乱花一分钱,接受群众监督,村级事务清清楚楚,向村民交了一本近半个世纪的明白账。他曾说“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份事业,关键在于你是抱着哪种心态去做。”一心装着群众,实打实地给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刘朝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新闻推荐

整洁无尘交通快捷人机分离全程智能化 走进国内首个常态化智能综放工作面

7302工作面集控中心。□本报通讯员张华张彭王伟本报记者张思凯...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