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园的时代涅槃
刘雅囡
《济宁晚报》“鲁艺”文学专版暨纪念
改革开放40周年“鲁宝祥通杯”
征文投稿邮箱:121162652@qq.com
jnwbchao@163.com
每座城市的人民公园,都形象地映衬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济宁市人民公园伴随新中国的成立,紧跟改革开放的脚步,经过多次升级改造,凤凰涅槃,成为城区男女老幼健身、聚会、休闲、娱乐、留影的最佳场所。济宁市人民公园,是改革开放一张靓丽的名片,是市民记忆中不可或缺的符号。
据史料记载,人民公园的前身,只不过是古运河长年清淤堆积起来的一大片土台,老辈人称之为“土山儿”。土山儿覆盖古济州的东南隅,东起自阜桥口,西至太白楼,北贴老城墙,南邻古运河。仰运河帆樯林立、游人如织之利,土山儿摇身一变,成为了市井生活的场所。上世纪20年代,邻省的民间艺人汇集土山儿设场卖艺,其中同乐、长春等较为有名,经常演出棒子、评剧、两夹弦、花鼓、京剧等曲艺节目;地摊剃头、货郎叫卖、武术杂耍、下棋遛鸟、喝茶听书的人络绎不绝,真是济宁州的“小天桥”。 然而,随着交通业的发展,济宁作为运河物资集散地功能的转移,喧闹一时的土台儿渐驱冷落了。
济宁市素有江北小苏州的美称,市民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活动场地。顺应历史发展的需求,从上世纪60年代伊始,市政府着手改造土山儿。将老城墙护城河挖深扩宽,修葺成一个半月形的湖;挖出的泥土继续往土台儿上堆积,形成了一座假山;将普照寺金代智照禅师的佛塔移上假山。该塔为全石结构,八角形密檐式,塔高9级,莲花底座,雕刻精美,兼历史性艺术性于一体。佛塔成为了公园的镇园之宝。通往佛塔的路边,星罗棋布许多形状各异的小石狮子,石径两旁各有一对抱鼓石,石鼓上雕刻祥云图案,与佛塔一样也是出自普照寺,从散落在民间收集来的。小径尽头重修了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的“一天门”牌楼。人民公园的雏形在昔日淤泥土台上脱颖而出。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推动公园驶入建设升级的快车道。市政府逐年拨付资金,扩大园区面积,建成了儿童游乐场,盖了湖心亭,筑起了湖心曲桥;添置了湖上娱乐器具;引进了各种动物和禽鸟,公园东北角是动物们的乐园;在土山旧址重修巍峨壮观的凫峄楼,成为了公园的醒目地标。在土山西脚塑造了一座巨大的弥勒佛像。公园的形制日臻完善,处处都有引人入胜涉足的情趣。
记忆中,童年去公园玩耍的次数有限,只有表现好才能得到嘉许。据父亲讲,我上幼儿园时,能够去一次公园,我会高兴地在镜子面前蹦跳,不停地嚷嚷着:“我高兴!我高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能够去公园玩是对我的莫大的奖励。童年时的照片里,有两张在公园拍的黑白照片。一张坐着公园的旋转木马,一张在公园的湖心亭上。湖心亭经过数次粉刷修葺,簇新隽永。湖边树木又高又密,湖水愈加碧绿清澈。两张照片的背景,清晰地印着公园年轻的容颜。
跨湖的曲桥,使公园显得婀娜多姿。那年的大年初二,下了场大雪。按照旧俗,从外婆家回家时,天地已是一片白茫茫了。母亲便带着我踏雪穿过公园回家,只见周遭一片寂静人迹罕至,土山上树枝落满了积雪,曲桥覆盖了一层厚雪,显得更加俏丽。桥下的小径深嵌着一串脚印。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本命年,穿着红棉袄,走在公园落雪的小路上,雪在脚下咯吱咯吱响,鹅毛大雪飘落在发梢上、眉毛上、鼻尖上,银装素裹中一抹亮红,留下了第一张彩色照片。
有诗人云:登高必望远。凫峄楼是公园的制高点,游园的人只要腿脚劲道,定会去登楼。登斯楼也,可远眺七十公里,望见邹城的凫山和峄山。然而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眨眼间凫峄楼不再是市内的高大上了。然而,在这寸土寸金的繁华闹市区,有山有楼,凭楼发思古之幽情,俯视楼下的街景,目送车水马龙,亦是心旷神怡的。
凫峄楼依托的假山,成了孩子们的天堂。每年五月,凫峄楼四周的槐树便开花了,满山都是白色的槐花,清甜的花香在空中弥漫,引得成群的蜜蜂蝴蝶上下翻飞、盘旋。远远望去,不老的小山,也因“槐花”而白头;山脚下无忧的湖水,也为“微风”而皱面。那时的我,正值十一二岁的年龄,和同学每人花五毛钱买一张门票,开始了公园内的撒欢儿。在山上摘一朵槐花儿含在口中,让槐花的甘甜沁入心中;在台阶两侧宽阔的石栏上不知疲倦的滑着滑梯,把童年的快乐恣意挥洒;在公园门口买一碟五毛钱的凉粉,将偷吃零食的侥幸藏入心中。
小山上有人工山泉,从山顶缓缓流至山脚下的湖中。泉水凉爽清澈,两侧的山石被泉水冲刷的圆润而光滑,山石缝隙中有不知名的小草,还有坚韧的槐树、山枣树等各种树木。夏日里,小伙伴们大都在树荫下脱掉鞋子,把脚泡在山泉水中,捕山泉中的微生物,抓两侧流连的蝴蝶,揪石缝中不知名的小草,浑然不觉盛夏的炎热……
九十年代末,忙于读书,实是无暇关注四周节气的变化。只记得听同学陆续提起,公园的花开了,公园的水绿了,公园又增加了新的动物了……听得心里直痒痒。高考结束后,迫不及待的花了三元钱买了一张门票到公园去转一转。那是七月的中午,几年没有去过公园,感觉公园的树木更加茂盛了,小路更加清凉了。游人很少,偶有在湖边长椅上午休的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公园变成了一座清净幽深的园子。那年的冬天,我提议到公园拍一张全家福,大家欣然前往,在弥勒佛像前留下了团圆的瞬间,那也是外婆在世时最后一张全家福。
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市民们都喜欢到公园看花灯,热闹非凡稠人广众。记得鼠年的元宵灯会尤其热闹,周边县市区的人都赶到公园闹元宵,通往湖心亭的曲桥上比肩接踵。公园里除了造型优美装饰考究的花灯,还有舞龙灯踩高跷等精彩绝伦的文艺表演,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观者人山人海夜半不散。最精巧的花灯就是老鼠娶妻的花灯了,整个花灯架在湖面上,呈圆形转盘,十二生宵依次从老鼠的花轿内转过,还播放着老鼠娶妻的儿歌:“小白菜,地里黄;老鼠村,鼠村长;村长女儿美叮当,要嫁女婿比猫强。太阳最强嫁太阳,太阳不行嫁给云;云不行嫁给风,风不行嫁给墙;墙不行想一想,还是嫁给老鼠郎……”那种欢快热闹的场景一直留在我记忆深处。
改革开放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区先后兴建了一大批新景区,济宁变成了大花园。市政府秉持市民“让人民公园重新回到城市中心”的理念,使人民公园成为引领众园区的魁首。又投入巨资,对人民公园实施升级改造重新布局,拆除公园围墙,将动物迁至太白湖动物园,修建了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清代仿古建筑群,增添了大量的乔木品种,使人民公园焕发了新的青春活力。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使改革开放的红利、福利愈加彰显 。
竣工时,女儿不到两岁,我迫不及待地用婴儿车推着女儿到公园玩耍。记得那是国庆节期间,公园既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充满历史感的艺苑,又有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的阴凉,也有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的湖面,还有用途各异效果明显的健身器械,到处游人如织,大家尽享这扩修后的成果。女儿的眼睛不够用了,到处看,盯住这里又漏了那里。我想,女儿定是也陶醉在美景中了。
女儿长大点儿,更喜欢到公园去玩。和幼时的我一样,她最喜欢的地方也是凫峄楼台阶旁的石栏滑梯了。时光已经匆匆溜走了三十多年,石栏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磨的又黑又亮,光滑无比,公园依旧在守候着新的希望。每年的元宵节,女儿总是缠着外公带她去看花灯,他们爷俩开着电动小汽车转遍了市区的灯市。济宁主要街道都有别具一格的花灯,公园路边一片火树银花。古老的公园焕发青春活力,让我们深切感受、陶醉这四十年的巨大变化。
人民公园经过大规模修葺,令人赏心悦目。公园的西北角的西府海棠长得越发枝繁叶茂,花开时,满目的繁花似锦;花落时,一地的落英缤纷。苗圃东墙边那株十里香算起来有三十多岁了,开满粉白透黄的小花,满园飘香。西拱桥西首的百年紫藤也不甘落后,藤上挂满了一缕缕、一串串淡紫色的花铃。池塘边的碧桃也有碗口粗了,婀娜多姿地伸展在湖面上,引得诸多游人纷纷在花树下留念。人工湖里的水更清了,锦鲤在湖中畅游,像金色的喷泉在水中上下翻飞。泛舟湖上的游人忙着拍下这美景,记录这美好的时刻。
人民公园潜移默化地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给人们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有一年,父亲生病住院,我担心父亲的身体,每天昏昏沉沉奔波在医院和家两点一线,心中眼中尽是牵挂和泪水。直到那天早上,我出门晚了,路过公园时,一阵节奏强烈伴有铃声的音乐传入耳中。顺着音乐寻去,一群舞娘在音乐中欢快地扭动着腰肢。舞娘的腰间都系着一条银铃,跟着身体的摆动,银铃划过一道银色的弧线、发出悦耳的声音,如此的鲜活生动,使我得以振作,满怀感恩地迎来了父亲的康复出院。我想,人生恰如靓丽多姿的舞娘、古老公园的涅槃,无论身处何种逆境,不屈服于困境,坚定地朝着既定目标进发,就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精彩,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新闻推荐
在当今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旗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朋友的喜爱。周村古商城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筑,多姿多彩的传统文...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