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圣城 森林济宁 济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大众日报 2018-09-19 04:56 大字

□张晓东王浩奇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示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拟批准名单,济宁市和邹城市、曲阜市将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

济宁是儒家文化的诞生地,古今文脉兴盛、圣贤辈出,孔子、孟子、颜回、曾子、子思等一批思想文化巨人诞生于此。如今,在这片物产丰饶、宜居宜业古老而文明的富庶之地,绿色正成为跃动的最强生命乐符。

近年来,济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生态建设举措,努力构建森林济宁的城市风貌。早在2012年,全市就开始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3年累计实施重点绿化项目1194个,新造林72万亩,湿地保护面积达到228万亩。2016年起,全市围绕“林城相依、林村相依、林水相依、林山相依”的建设目标,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森至今,一座美丽、生态宜居之城已呈现在市民眼前。

规划植“绿”彰显生态理念

2016年创森以来,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创森列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建立实行了领导干部发展保护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同时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实行挂图作战、清单管理、督导推动、依图验收。全市各级政府将创森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把创森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制定补贴和激励政策,目前,全市各地投入创森资金达37.95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3.69亿元。

创森期间,全市通过科学编制创建规划,将创森和造林绿化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在创森规划中,确定了“一核九星、四区三带、三网多片”的总体规划布局,以大地植绿、心中播绿为重点任务,从城市森林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支撑体系4个方面,规划了森林生态保护两项内容、森林支撑体系五大措施、森林生态六大工程、森林经济七大产业等建设内容,对今后3年近期任务和5—10年长远发展提出目标要求,重点实施城区森林网络、环城森林、森林村镇等10项重点建设任务。

全域增“绿”优化生态空间

从城市社区到郊野乡村,从山区丘陵到阔野平原,创森步伐持续稳步加快。

当地推动发展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建设,沿洸府河、老运河等水岸180余公里建设宽度100—200米的郊野森林公园、植物园,在北部城郊建成20余万亩的苗木化城市森林。目前,中心城区公园绿地达到182个,60余条道路完成增绿补绿,80个老旧小区完成绿化提升,形成了城市绿色生态屏障。

山区绿化按照“一年造林、三年管护、分批付款”高标准推行工程造林、专业队造林,“封、造、抚、育”同步进行,每亩投入6000—10000元,退耕还果还林和荒山绿化进程不断加快。创森以来,全市已实施退耕还果还林7.2万亩,完成荒山绿化6.2万亩,其中高标准示范工程1.2万亩。

绿色通道建设方面,在过境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和环微山湖、南水北调东线沿线、主要河流水源地及沿河两侧,规划建设了50—100米的高标准生态防护林带;在微山湖区、采煤塌陷区和主要河湖水系,递次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24处;对穿城而过的梁济运河、洸府河、老运河,按照“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思路,纵横拓展绿带区域,组团式构建沿河森林公园和森林景观带,建成特色鲜明的滨水生态长廊,逐步形成“一环八水绕济宁,十二明珠映古城”的水城风貌。目前,全市已新建完善各类绿色通道1300余公里,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95.75%。新建提升水系绿化5.3万亩。

与此同时,全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农田林网、镇村驻地、村庄庭院、围镇围村林等为重点,持续加快镇村绿化。目前,已建成省市级森林乡镇、森林小镇14个,森林村居93个、单位51个,新建更新完善农田林网103.95万亩,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33.49%。

市场兴“绿”加速产业惠民

济宁是林业大市,2017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77亿元,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强劲。

全市通过产业基地推动、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园区引动、名优品牌促动、合作组织联动等形式,建起了123.75万亩葡萄、苹果等特色经济林,60多万亩林下中药材、食用菌等高效林下经济基地,近50万亩苗木基地。此外,木本粮油、木浆造纸、家具制造、杞柳编织、果品储藏加工等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建成市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5家、市级以上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33家,全市林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1个,其中太阳纸业成为全球先进的跨国造纸集团和林浆纸一体化企业,山东霞光实业建成国家木塑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在林业产业主产区建立了苗木、花卉、板材、果品批发等林产品流通市场40余处。

全市积极打造各类生态公园,目前,已建成尼山、峄山、微山湖、孔子湖等国家、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32处,其中微山湖湿地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森林湿地生态科普基地、教育基地,以及森林人家、森林庄园等生态服务设施遍布山林湖区,森林旅游人数每年达到55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15亿元。

依法护“绿”守住生态红线

济宁市坚持“造管并重”的生态理念,落实国家和省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强化依法治林,成效显著。

通过能力建设,全市林地湿地管护能力、森林防火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涉林刑事执法办案权和森林公安机构设置全覆盖,涉林案件办结率达到95%以上,有效保护了森林生态安全,确保绿化到哪里、管护就到哪里,建一片绿、成一片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持续增强。

3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新造林32.25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2.21%,城区绿化覆盖率43.22%,分别提高2.01、2.62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75平方米。每年增加吸收二氧化碳76850吨、二氧化硫2385吨。南四湖内水质稳定在三类标准以上,水雉、震旦鸦雀等一群阔别20多年的珍禽重返湖区。2017年,全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272天,同比增加27天,PM2.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别改善23.3%、11.5%,均居全省第一。

心中播“绿”树立生态文明

如今,出门见景、开窗见绿已成为济宁市民引以为傲的城市景象,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让市民切实享受到创森成果。

济宁利用生态资源,建立生态科普场馆、教育基地、走廊和标识标牌,设立参与式、体验式生态课堂,加快森林广场、森林园区、森林小区建设,同时注重挖掘森林文化、苗木文化、花卉文化、湿地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内涵,以各类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为依托,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加大创森宣传力度。通过开展生态主题宣传教育和森林城市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和调动了全社会支持参与植树绿化、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热情。

植绿、护绿、爱绿意识深入人心。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栽植“纪念林”“纪念树”等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创森以来,全市建立各类义务植树绿化点396处,参加义务植树年均496.07万人次,尽责率达到92%以上。

新闻推荐

邹城卫计局深化“放管服”改革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郭凯)今年以来,邹城市卫计局通过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创新举措,提升效率,加大“放”的力度,强化“管”的能力,优化...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