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项目活水滋养村庄发展邹城市实施“第一书记”项目工作纪实

济宁日报 2018-02-07 09:44 大字

本报通讯员张长青赵海燕

“俺村大变样,路面全部硬化;文化广场也建好了,有健身器材、活动中心、留守儿童活动室、农家书屋;村里的卫生室也很高档,俺村跟城里没两样了。”邹城市大束镇赵家庄村支部书记闵凡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赵家庄村的巨大变化得益于济宁市纪委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与支持。在孟子故里邹城市,第一书记项目遍地开花、着眼长远、精准有效,像一汩汩源头活水,滋养村庄发展活力。

民生项目遍地开花

田黄村是田黄镇镇驻地所在村。济宁市公共控股集团公司驻村第一书记王宪广走访时,听到反映最多的就是整修村内中心街。中心街是村里主要街道,南北长650余米,街道尚未硬化,影响村民的出行。他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多方筹集资金45万元,全部用于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整修路面、安装太阳能路灯、栽植绿化苗木,清理乱堆乱放,道路一下子变得宽阔通畅。

香城镇南羊皮村吃水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市物价局第一书记崔凯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后,一方面积极向镇党委、政府和局党组汇报,想方设法、多方协调,供电部门架设高电线,解决了水井用电问题;另一方面动员组织部分党员群众,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建设机井房一处,安装三相潜水泵,组织开挖75立方米土方,重新铺设自来水管道500米,连接到联合供水处,确保全村1000多口人吃上了安全、方便的自来水。

萦绕在第一书记心头的一个个“难题”被破解,帮扶村庄的面貌日新月异。一年来,共协调各类资金6880万元,硬化路面200余公里,打井86眼,修建桥涵近18座。

第一书记前线冲锋陷阵,后方保障支持尤为重要。各部门各显其能,多方支持,邹城市也慷慨解囊,大力帮扶。2017年,邹城市财政单列“第一书记专项帮扶资金”646.84万元,切实解决驻村帮扶中遇到的资金困难。

富民项目着眼长远

香城镇泉山沟村青山绿水,景色秀美,目前正在打造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邹城市人大办公室驻村工作组协助村“两委”把退耕还林工程与休闲观光园、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一体规划。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的模式,推进林业规模化发展。流转土地的费用由原来亩收入不足300元,提升到每亩700至1000元。同时,通过村级劳务公司,每人每年可增加工资收入2万多元。先后铺设村内柏油路900米、村前沟渠清淤加固500米,并栽植青竹、柿子、桃、葡萄等,修建停车场、公共厕所、特色景观等,休闲观光区初具规模。

在富民强村的道路上,各驻村工作组都有所探索,有所实践,有所收获。建设银行济宁分行驻田黄镇栗子园村工作组投资10万元建设远程电教室和电商平台,解决偏僻山村教学资源匮乏和农副产品销售信息不畅问题;邹城市旅游局立足部门优势,积极为驻村张庄镇辛寺村申请旅游示范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帮助村民策划包装销售农产品。

扶贫项目精准有效

***,是时代赋予第一书记的政治任务。

邹城市财政局驻香城镇前相村第一书记罗顺利说:“我现在和村‘两委\’谈工作必谈扶贫。”正是这种执着和关注,前相村的扶贫项目落地快,效果实。以乡间道公司“青青果岭”项目为依托,以前相村“两委”名义组织成立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户和其他农户以土地入股,按股分红,引导群众流转土地1100多亩,种植大樱桃,堤堰种植花椒等,拓宽增加群众收入渠道,助力村民精准脱贫。成立务工协会,组织剩余劳动力到基地务工,优先安排有就业能力的***户,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前相村27户***户全部脱贫。

邹城市纪委驻石墙镇纸坊村工作组积极对接就业部门,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拓宽贫困家庭增收致富渠道。邹城市工商联充分发挥青商会和中小企业中心平台作用,与联建村张庄镇矬草峪村,就红薯、花生油等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建设达成意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邹城市商务局驻香城镇孙王村工作组依托部门外派劳务中心,积极宣讲外派劳务政策,带动村民致富。目前,已有本村及周边村庄20多位村民成功签约。

从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到就业扶贫、教育帮扶、产业扶持,抓大不放小,惠及每一户、每个人,切实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2017年,邹城市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解决群众诉求1200多个,免费查体5293人次,落实惠民政策近120多项;第一书记帮助包驻村新上种殖项目36个,引进工副业项目12个,安置就业近1000余人,新增集体收入达1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邹城市残联联合爱心企业 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孙强)2月1日,邹城市残联联合爱心企业太平洋保险公司分别到城前镇、张庄镇和田黄镇走访慰问了3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为他们送去冬用蚕丝被和水果等慰问品。该市残联每到一户贫困家庭都...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