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内生动力,强化合作共赢兖矿东华重工的“三记组合拳”
兖矿东华重工的安装车间。本报记者黄广华摄本报记者姬生辉马辉黄广华通讯员吴玉华
煤炭十年黄金期不再,煤炭企业以及相关产业如何创新求变,趟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兖矿东华重工近年来创新求变的转型历程,具有极强的范本意义。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品牌;推行改革改制,增强内生动力;加强合资合作,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东华重工打出的三记组合拳,趟出了一条更为广阔的新路子。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实现利润6500万元。
主打七大主导产品
半年销售额19亿元
21日下午3点,位于邹城市环城西路上的东华重工生产厂区内,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各大生产车间内现代化的机器高速运转,身穿蓝色工作服的职工各司其职。大型采煤机、重型挂板机、大型液压支架等让人听上去有些陌生的庞然大物,在一体化车间内完成加工制造,它们将在矿井下为煤炭开采发挥强大作用。
兖矿东华重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是兖矿集团整合重组所属机电装备制造产业组建,注册资本3.7亿元。2015年7月,兖州煤业收购东华重工,成为兖州煤业全资子公司。2015年10月,兖州煤业将设备租赁业务划转到东华重工公司,形成了煤机装备制造、再制造、融资租赁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架构。
“煤炭十年黄金期不再,在煤炭形势并不乐观的当前,如何整合思路,走出新路子是我们一直在想也是在做的。”东华重工财务总监赵立国介绍,要想走出去,必须要抓住主业。通过装备升级研发,引进技术合作者、进行产品升级换代,目前东华重工已经形成以液压支架、单体支护为主的支护产品系列;以掘进机、采煤机为主的采掘产品系列;以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为主的输送产品系列;以开关柜、防爆电器为主的电器产品系列;以电缆、高压胶管为主的橡塑产品系列;以轨道交通能量回馈装置、无功补偿(SVG)为主的环保节能产品系列以及以截齿、接链环为主的矿用配件产品系列共计七大主导产品。公司产品遍布国内各产煤大省,还远销俄罗斯、美国、巴西、南非、澳大利亚、意大利、印度、巴基斯坦等十多个国家。
“我们以为煤矿提供优良产品和优质服务为宗旨,积极发展煤机装备制造、再制造和融资租赁产业链,把东华重工公司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矿山装备成套设计制造、再制造和融资租赁业务的综合服务商。”赵立国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预计全年实现40亿元;上半年实现利润6500万元,预计全年实现1.2亿元。
与民企合作共赢
拓宽企业发展空间
“要向内部要效率,推进产业资源优化重组是发展的必有路径。”东华重工党群工作部负责人付仰国说,公司按照产业产品类别,今年2月将原机电装备制造分公司、综机装备制修分公司、东方机电公司、金明公司、采掘制造分公司5家单位整合为机电装备制造分公司、再制造分公司、东方机电公司3家单位,形成了煤机装备制造、电气产品制造、再制造、装备租赁等四块产业格局。
如何根据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先进的技术,并落实到产品的生产制造阶段,同样是东华重工改革路上必须要做的。“我们选择和国内知名的煤机制造生产民企合作,借用他们的技术优势。”赵立国介绍,兖矿拥有享誉国内外的品牌,同时具有自身的的市场和资金优势,“这为我们和民企的合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今年以来,东华重工积极推进对外战略合作,一系列合作项目达成并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今年3月份,华东重工下属的大陆公司与西北奔牛公司合资成立大陆奔牛合资公司,进行重型刮板机的生产。“以前我们并涉足过重型刮板机领域,目前此项目已经实现了两亿元的销售收入。”赵立国笑着说,在与煤机装备制造民营企业合作上,他们已经形成了不小的规模。
其中,再制造分公司与山能重装集团合资成立山东东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全力进军再制造领域,合资公司运营已进入正轨,力争3年内将合资项目打造成为国内煤机行业和机械再制造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服务商。东方机电公司与欧瑞安公司合资开发永磁电机项目,现已完成山东东华博瑞机电有限公司预核名工商登记等各项工作,合资公司开始运转。东方机电公司与上海ABB公司合作成立兖矿—ABB公司矿山自动化与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开发3300V防爆变频器。同时,与国家自动化控制和电网治理的标杆企业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电力电子、柔性输电、工业控制等业务。推进新风光公司与川铁电气(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在轨道交通产品的合资合作。再制造分公司积极探索与约翰芬雷公司在洗选设备维修及配件制作、与中煤科工太原分公司在无轨胶轮车和工程搬运车辆维修维护、与安泰泵业等公司在水泵维修方面的合作,分别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同时,推进与江苏维特高科公司的商务谈判,协商共同开发耐磨材料及工艺,提升再制造技术实力。
“明年我们准备跨出煤炭行业,向化工、环保行业转型。”赵立国告诉记者,通过收购技术领先企业,不仅能够缩短时间周期,并且能够快速占领市场。
新闻推荐
养个花多赚小两千,她又露笑脸 像她这样高兴的,济宁还有6万人左右
产业扶贫,让很多人的脸上重现笑容。在冬暖式大棚里养花,一天能赚块钱,还不耽误接送孩子和照顾偏瘫的丈夫。因为多了一份收入,泗水县东泽沟铺村民张树荣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像张树荣一样,年内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