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荒滩变“金塘”、线圈织“金网”、电商铸“金拐杖” 量体裁衣的扶贫政策更贴心

济南日报 2016-10-28 00:00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万德龙

邹城市地域面积广阔,对于开展***工作有着特殊难度,如何确保年内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的同时,又可以兼顾每位贫困户的切身困难,需要制定政策的决策者下沉到基层找思路,更需要执行者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做到“懂政策、用政策”。昨日,伴着淅沥沥的小雨,记者一行来到邹城,实地探访了这里冲刺脱贫目标的举措以及“脱贫不脱政策”的保障机制。

张庄镇的“扶贫小车间”带领留守妇女致富张玉收获了电子商务带来的红利贫困户“旱涝保收”的法宝就是这一塘莲藕如今,城前镇西康村内的村西河沟两侧再也不是当年垃圾遍地甚至无法下脚的荒芜景象,反倒成了一片“金池子”。在扶贫资金的推动下,该村村集体所有的闲置土地“变废为宝”,长出了一塘莲藕。

据该村第一书记田峰介绍,为发挥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帮助村级精准贫困户脱贫和强化提升,“莲藕种植”项目的收益全部分给***贫困户,帮助他们彻底脱贫致富。由此看来,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使荒滩变废为宝,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为***户脱贫提供资金保证。“莲藕种植项目位于村主要河道,水源充足,先天地理优势明显,项目属于村集体资源,便于调配和管理。不仅如此,该项目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紧临万亩桃花园、康王湖生态庄园,便于发展观光旅游和莲藕的收获销售。”

田峰告诉记者,莲藕种植项目总投资110万元,规划建设60余亩,先期已建成藕池31.6亩,投放藕种9006公斤,现已争取市级专项扶贫项目开发资金15万元。在藕池分包方面,西康村把藕池作为11户***的责任池,每户无偿分包200至300平方米进行种植,收入归贫困户所有,后期如再有困难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也可以享受这个政策。在效益方面,莲藕种植项目预计亩产约5000斤,按照目前市场均价2元每斤计算,每亩莲藕收入约1万元,31.6亩种植面积将为村民带来一笔相当可观的收益。由于莲藕销售收入全部归该贫困户所有,贫困户每年可获得3000元至4500元稳定收入,其生活将大为改善。如果遇到不可抗拒自然灾害,***户也可以领取村委会根据与贫困户所签订的协议“不少于10%”的产业扶贫扶持资金,确保了***户“旱涝保收”。

曾经的贫困户、现任藕池管理协会会长的王广申便是这一池子莲藕的受益人之一,如今他的生活与莲藕池几乎“形影不离”。站在藕池边,王广申正憧憬着春节前繁忙的收获景象。“生活总算是有了盼头,你看看,这一池子的莲藕,荷叶旺盛又稠密,涨势非常好。经过多方学习,明年池子里还要养上堪称‘软黄金\’的泥鳅,日子一定可以越过越好。”66岁的王广申乐呵呵地说。

“扶贫小车间”能量可不小,电子线圈缠出脱贫路试想一个扶贫加工车间,既可让有劳动能力通过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来增加收入,又可使劳动能力差无法就业的贫困户有了一份稳定的保障,岂不是一举两得。这不,邹城市张庄镇的电子线圈加工项目,就将以上愿景变成了现实。

张庄镇结合贫困户劳动能力弱、外出不方便等实际,创新扶贫思路,积极主动作为,设立电子线圈加工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提高了经济收入。加工车间设立之初,管区协调西柳村免费提供场地,出资购置了简易加工工具免费提供给贫困户使用,明确专人与威海临海电子厂联系对接,免费将加工原料从城里运送到车间统一加工,再免费将成品送回电子厂结算费用,共吸纳了11名贫困户在此就业,每人每月增收300至500元。同时,为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该镇还制订出台了扶持政策,根据每天的加工量,每人每天分别给予5元、3元、2元的保底补助工资,保障贫困户收入稳定。

运作一段时间后,问题出现了,由于贫困户技术水平低,手工加工成品合格率并不高。为此,该镇及时转变思路,与卞柳电子公司合作,公司提供加工原料和技术支持,镇政府又出资3.5万元购置了10台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加工设备,组建了一条小型加工生产线。机械设备租赁给卞柳公司使用,并将租金发放给10户劳动能力差、脱贫困难的贫困户,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吸纳周边群众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前来就业。新设备运营后,日加工成品约500余个,熟练后月收入可达1000元左右。

年过半百的刘宪花是一名贫困户,老伴患有重度糖尿病并发症,还好两个懂事的孩子支撑她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就在今年9月4日,曾在电子线圈厂工作的刘宪花又领到了另一项“福利”——电子线圈厂的分红,每季度300元。“除了感谢还是感谢,小小的电子线圈让俺们全家有了新希望,也让孩子有了继续读书的动力。”刘宪花哽咽地说道。

残疾人开网店营生

要照顾女友一辈子张玉曾在省九届残运会轮椅篮球赛中摘得铜牌,如今的他正坐在中心店镇前南宫村家中的电脑桌前规划着未来。张玉拥有两家淘宝店——已达钻石评价的天然纯棉家纺店以及今年上线的玉石专卖店,此外,他与其他残疾朋友正在谋划的土特产淘宝店也将上线。

今年28岁的张玉15岁时在一次武术训练中摔伤导致高位截瘫。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张玉的日子过得很拮据,村里为他申办了低保、残疾补贴,并将其纳入***范围。然而,张玉一直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补贴家用,以减轻母亲的负担。去年年底,张玉听村里的第一书记说,贫困户可以申请电子商务技术培训,他想到自己之前做过客服,申请过淘宝账号,于是便踊跃报名,开了淘宝店。在网上找到货源后,张玉在城里租房学习起了电脑知识,如今熟练掌握PS、CAD、3DMAX等专业技术的他,还教其他残疾人制作网页。“很多人认为开网店很容易,但自己真做起来才知道门道很多,失败的教训比比皆是。”那段时间,张玉每天不分昼夜在电脑前操作,身体吃不消、脸肿得厉害,但他却从未想过放弃,一门心思要把店铺做好。经过苦心经营,店铺慢慢有所起色,经营情况好时每月能有近3000元收入。不仅如此,从小喜欢武术的张玉开始接触击剑,着手身体康复,打算照顾残运会上认识的女朋友一辈子。张玉坚信,只有自己更加努力,生活才能更美好。这位从不放弃的青年抓住机遇、自主创业,终于如愿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多读一些年内实现全部脱贫任务今年以来,邹城围绕“贫困人口全脱贫、脱贫人口不返贫”两大主线,举全社会之力打赢***攻坚战。截至去年年底,已完成脱贫任务8864户、16036人,看庄镇、中心店镇、太平镇、钢山街道、千泉街道、凫山街道6个镇街整建制实现脱贫。目前还有1176户、2472人尚未脱贫,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原则,预计通过低保救助实现脱贫733户、1475人;五保救助实现脱贫19户、19人;就业创业脱贫66户、174人;医疗救助脱贫98户、217人;教育脱贫33户、99人;产业、金融等其他方式脱贫227户、488人。按照济宁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计划任务要求,年内实现全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任务目标。

邹城把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金融扶贫作为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根本途径和关键环节。产业增收方面,依托食用菌、大樱桃、核桃等优势产业,大力推广大束、张庄、城前等镇“产业+就业+分红”“扶贫车间+就近就业”等产业脱贫模式,加快推进20个产业项目建设。就业增收方面,整合就业岗位2000余个,300余名贫困人员实现就地就业,268名贫困人员实现外出务工就业。金融增收方面,将400万元小额信贷担保风险补偿金放大10至15倍发放贷款;目前,已发放“富民农户贷”7户16.65万元,对12家新型经营主体落实“富民生产贷”95万元,带动19名贫困人口增收。

新闻推荐

香城镇“菜单式”培训让农民吃上“致富餐”

近年来,邹城香城镇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为出发点,推出“菜单式”培训新模式,让农民吃上了“致富餐”该镇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科技项目、科技下乡和技术承包等形式培训农民9000人次,并根据农民...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