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济宁经济引擎实现提速换挡,上半年全市GDP增长7.7%政府引领企业,走好创新路

齐鲁晚报 2016-09-27 00:00 大字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压力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济宁经济引擎实现提速换挡,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市GDP增长7.7%、居全省第3位。

本报记者于伟苏洪印

150家企业列入

两化融合培育名单

今年,济宁筛选确定了15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进入培育名单。重点围绕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新型电商服务五大领域开展培育。目前,已完成2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培育,力争五年培育100家。

围绕两化融合,相继召开了中国首届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和中国(济宁)首届工业电商大会。高峰论坛包括主论坛、3个分论坛和博览会在内的22场高端对话和产业对接。在邹城市组织召开中国(济宁)首届工业电商大会,邀请国家部委领导、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围绕工业电商分享发展经验。组织企业申报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全市7家企业入选国家试点,16家企业入选省试点初步名单,入选数量全省第一。组织企业申报省级智慧园区,全市4家企业入选,入选数量全省第一。

为总结和推广两化深度融合典型经验,引领和提升全市两化深度融合整体水平,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济宁还将深入实施两化融合创新行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在传统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今年确定20个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定期调度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学习,并在全市选择110家两化融合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形成以管理标准促创新、促转型、促发展的新格局。

引导企业创新

314家荣登技术平台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是企业成长的生命线。以各级技术创新平台的认定和管理为抓手,济宁积极引导企业走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之路。截止目前,全市共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97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89家、市级198家。共认定工业设计中心1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1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平台达到314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12%,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有机衔接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目前,全市1600多家企业与100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77家,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占工业比重分别达到1562.92亿元、28.87%。

紧盯前沿,济宁不断强化新产品新技术设计开发力度。近2年经调度已完成实现产业化的技术创新项目有326项,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相继突破。目前在研的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共计407余项,项目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6.7亿元,已经完成研发经费总投入的47.7%。

紧盯前沿,济宁持续重点关注中国制造2025、智能装备、物联网等重大技术发展趋势,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在3D打印、机器人及关键部件、数控机床、电子信息、新药开发、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推进工业产品及服务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在产品设计上实现技术、用户、市场、人文相连接的集成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

用户参观山推工厂。

新闻推荐

首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邹城开幕50余位学者孟子故里论孟

论坛上,一位青年学者正在发言。本报济宁9月25日讯(记者陈鸿儒通讯员高凯)24日,首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暨“孟子大讲堂”之《孟子》七篇开讲仪式在邹城启动,来自国内外的50余位青年学者围绕儒学之学...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