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重病妈妈:每次透析完,自己在家用酱油泡煎饼吃 女儿在家时才舍得炒菜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盖鸣霆10日,本报A8版的《多想活到女儿出嫁那一天》报道了邹城市凫山街道45岁下岗女工王佃玲的不幸遭遇——10年前,她失去工作、成了下岗工人;6年前,她查出尿毒症,饱受病魔摧残;4年前,丈夫不幸也被查出尿毒症,由于经济困难无奈放弃治疗;1年前,丈夫去世。再过半个月,王佃玲的女儿就要去外地读书了。孩子放心不下妈妈,生怕哪一天就看不到娘了,而这个病重的母亲更放心不下苦命的女儿。
6年没买过一件新衣,十斤豆油吃一年皱皱巴巴的上衣、磨得有些起球看起来不太合身的裤子,这身装束是记者进行采访时王佃玲的装扮。王佃玲说,她所有的衣服都是邻居、亲戚们给的。自从患病以来,她和女儿已经6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了。
王佃玲告诉记者,目前她接受治疗的医院有三种透析价格,500多元一次的、800多元一次的、1000多元一次的,价格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王佃玲选择的是最便宜的那种。可即便如此,一周三次透析,一个月下来也得6000多元。医保报销后,一年仅透析费用也得两万多元。再加上药费,一年下来差不多要三万块钱。丈夫去世、父母去世、自己下岗、还要养活女儿,一个只有花项、几乎没有进项的家庭,三万块钱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
王佃玲说,这些年为了省钱,她从没买过一次肉,甚至连菜市场都没怎么去过。孩子偶尔想打打牙祭,就到爷爷奶奶家吃顿好的。“我把小区附近的一块空地开垦出来,身体不太难受的时候就去打理打理,撒上些菜种子,一年四季就都有菜吃了。夏天种茄子、辣椒、豆角,冬天种大白菜。”王佃玲告诉记者,即便是自己种的菜,她也只有趁女儿在家的时候才舍得炒——菜虽然不花钱,但是油、盐、酱、醋和煤气都需要花钱。“闺女不在家,我也没力气做。特别是每次刚透析完我都会头晕恶心一整天,直到第二天早晨才略微好些。所以,每次透析的时候,我都让孩子到她奶奶家吃饭,我就用煎饼蘸点酱油吃。平时很少炒菜,年初买上十斤一桶的豆油就能吃到年底。”
39元的鞋、9.9元的短袖
就是女儿的大学新装这个月的27日是王佃玲的女儿小雪(化名)上大学报到的日子。对于很多家庭而言,这时父母都会领着孩子高高兴兴地去选购入学用品和新衣服了。小雪的入学准备却格外简单——衣服是旧的、书包文具也是旧的。只有一双39元钱的鞋子和一件9块9的短袖上衣是小雪从网上新买的。“俺闺女知道家里难,平时也不给我要东西。我想着孩子快要上学走了,想给她做点好吃的。可她想了半天才跟我说买两块钱的豆腐吧。”说到这里,王佃玲忍不住哽咽了。
采访中,王佃玲所在的凫山路社区党组成员孟令群告诉记者,整个社区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不可怜王佃玲的。她患病以后,社区便帮她申请了大病救助、二次报销,她丈夫去世后又帮助她们家申请了低保。平时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社区也都会给她送去米面油和慰问金。“考虑到王佃玲目前不能干什么体力活,我们还找了爱心志愿者,不定期地帮她做点家务。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王佃玲的燃眉之急,但对于长期治疗的费用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孟令群说。
从2012年便一直负责王佃玲透析治疗的邹城市中医院程文杰大夫也告诉记者,王佃玲目前的病情发展很快,几乎肾衰竭晚期该有的病都有了,近期还出现了血管钙化的病症,导致患者腹痛严重血压大幅度波动。“病情发展得如此之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营养不良。这也是目前众多尿毒症患者家庭的一个共性——疾病打垮了主要劳动力,家庭很快因病致贫。希望全社会都能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程大夫说。
每次透析完,王佃玲都得吃吗啡止痛。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鲍童通讯员王金山吕锋8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篮球培训联盟(CBTA)主办的CBTA夏季篮球联赛华东赛区比赛在邹城市体育公园举行,...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