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苹果成***“大良方” 邹城田黄镇农业新技术引领200多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济南日报 2015-12-24 18:43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万德龙通讯员张云雷“这就是俺种的两亩红富士苹果,按今年的行情,一年能收入两三万块钱,行情要再好点,估计能赚得更多。今后再在苹果树下种些中药材。”肖贵俊是田黄镇肖沟村的贫困户,见到他时,这位朴实勤劳的汉子正在苹果地里忙碌。提起今年以来的变化,肖贵俊满是感叹,从心灰意冷到充满信心,除了感谢两亩多地的红富士苹果,更感激苹果背后的***政策。

好好干,什么坎儿都能过去“以前俺对种地没有信心,想着打工怎么也比种地挣钱多。去年,村里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许多村民学习科学种植技术、调整种植结构,收入都很不错,俺也眼馋了。”肖贵俊毫不掩饰地说。“这几年俺上了年纪,身体有毛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只能守在家里种点山岭薄地过日子。”聊起生活的困难,肖贵俊的眼睛湿润了。

“前几年外出打工,辛苦一年收入却不多,受别人管制,对家里人更是想得慌。现在,俺种苹果、搞林下种植,少说一年也能收入两三万块钱,还比较自由,多划算!”精明的肖贵俊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当被问及今后会不会再为穷日子而发愁时,肖贵俊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困难吓不倒人,只要好好干,什么坎儿都能过得去。”

昨日,记者在村委会提供的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上看到,肖贵俊一家的总评只有50分,属于典型的贫困家庭。“俺村多山岭地薄地,群众靠种花生、地瓜等粮食作物,经常是有吃的,没花的,日子过得就相当紧巴儿。所以,因长期积累的各种问题,像肖贵俊这样的贫困家庭村里有15户,其中大多是因为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该村党支部书记肖广启如是介绍说。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村里采取了不少举措,但由于贫困户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没有形成支柱产业,“造血”脱贫效果相对有限。

向每户贫困户发包2至5亩红富士苹果地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进行产业扶贫,特别是山岭地带,如何突破地域环境限制,已经实打实地摆在眼前。据介绍,对扶贫难题,该镇结合实际进行了新的探索:以“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扶持贫困家庭发展具有“短平快”特点的特色种养殖、手工制作、农家乐餐饮等产业。据肖广启介绍,今年,村里的专业种植合作社向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包了2至5亩的红富士苹果地。除此之外,林下种植又能赚得另一桶金,除去种植成本,短期内即可为每个贫困户带来3000元以上的纯收入。等到果树见果后,亩产苹果4000斤,收入1.5万元左右,在解决留守人员就业的同时,带动农民创收。

“为了确保扶贫效果,整个种植过程也十分精准。”该镇***办公室负责人王士军说。“村里委托专业种植合作社帮助农户购买苹果树苗、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下发包到各农户。贫困户在领取苹果地时,还会免费领取到苹果树种植管理的书籍、光碟和农药等必需品。”另据王士军介绍,在整个产业扶贫过程中,贫困户还有两道“安全符”的保障:针对每个贫困户,专业种植合作社会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跟踪,为贫困户提供全程免费指导;在销售环节,贫困户既可自行拿到市场售卖,也可返给合作社进行回购,无须为销路发愁。

“目前,全镇有农作物种植、林果加工和畜牧饲养等30个专业合作社,引进致富新技术400多项,推广新产品200多个,发布各类供求信息6万余条,引领200多户贫困户走向致富路。因为搞***,小项目必能释放大效益。”王士军说。

田黄镇苹果种植基地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邹城市年度三下乡启动邹城市年度文化

点击查看原图邹城市2016年度“三下乡”启动1月29日,邹城市2016年度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田黄镇隆重举行,19个“三下乡”成员单...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