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邹城:项目建设引领经济转型

济宁晚报 2015-12-16 07:12 大字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张长青胡恩姣)近年来,邹城市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主线,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转型跨越的重要引擎,突出主导产业,持续招大引强,全力攻坚大项目、好项目,引领经济转型跨越。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3亿元,增长10%;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7.5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346.5亿元,增长17%;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7个,其中20亿元以上5个、10亿元以上6个。

补齐短板,激活民营经济。邹城经济强,强在大企业,而本土民营发展却成为了“短板”。为激活这一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元素,该市响亮提出“让民营经济成为经济主体实现真正转型”发展理念,抓住被列入全省县域科学发展民营经济类试点的机遇,拿出一项项“高含金量”政策、资金扶持举措,全面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新活力。对全市55家重点民营企业进行“一企一策”扶持;规划建设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10余个各类产业园区;市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周转金和3000万元助保金帮助民企抵押担保;设立6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九类创业人群”;推出“成长型过渡小企业贷款”等特色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30余项……截止2015年10月份,该市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992.2亿元,上缴税金31.3亿元,同比增长20.27%;民营经济税收收入占据全市税收收入的50.5%,成为了领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绝对“主力军”。

改变底色,发展非煤产业。作为全国八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邹城曾被冠以“煤城”美誉而闻名遐迩,以煤炭为基础的“黑金”产业链条一度占据了邹城工业企业的主导。在近期举行的2015全国生物发酵产业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上,邹城无疑成为了最耀眼的明星。源于政府对生物产业发展的长远战略眼光,从建设到投产仅用3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国内第二大生物酵母生产企业,每年翻一番的产值,同时也吸引来了华鲁生物医药产业园、尤特尔新型生物催化剂等一批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生物企业的落户,产业的集群集聚优势日益凸显。现如今,以孟子湖新区、保税物流园区、汽车产业园、临港物流产业园、鲁南电商产业园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外贸物流、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项目迅速改变着邹城经济底色,全面构建起结构优化、承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转换动力,推动科技创新。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道路上,邹城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以创新驱动锻造转调发展核心竞争力。积极联合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集中开展交流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形成了大学科技园、山东省化工研究院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试验孵化的产业培育和发展基地。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快培育壮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总投资157亿元的太阳宏河造纸产业园、72亿元的恒华慧谷消防产业园等一批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的相继落地、投产,该市初步形成了以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产业集群,开启了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此外,依托强大的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启动实施总投资240亿元的54项重点技改项目,着力打造以绿色精细煤化工、高端机电制造、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为主业的传统产业集群,实现发展动力从传统要素向创新驱动的转换,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新闻推荐

“三下乡”“烩”出浓郁年味

■本报通讯员张长青张云雷1月29日,田黄镇寿星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写春联、量血压、捏泥人、唱大戏……一系列接地气贴民心的文...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