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2万亩作物三年未用一滴杀虫剂

农村大众报 2015-08-04 00:43 大字

在洪山流域,由杀虫灯、诱捕器、粘虫板组成一张防治多种虫害的“大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药的过量不合理施用,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安全。邹城市香城镇洪山流域的1.2万亩连片区域,自2009年开始推广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措施,有效减少了害虫的发生,在不用杀虫农药的情况下,保证了作物产量,同时,当地生产的放心农产品名气也越来越大。

花生告别

杀虫农药

盛夏,正是花生地下害虫蛴螬的危害盛期,最常用的防治方法就是往花生根部灌药。如今,在邹城市香城镇洪山流域,农民不用打防治蛴螬的农药,原因就在于当地已经推广6年的绿色防控技术。

之前却是另一番情景。香城镇老龙湾村村民刘现迎回忆说:“以前,每到七八月份,为了防治蛴螬,家家户户都要去花生地里灌农药,满山坡都是农药味儿。到秋天收下了的花生,自己也不会吃。”

香城镇洪山流域属于丘陵地形,为了打造放心农产品产区,2009年开始,当地借助相关项目资金,在洪山流域1.2万亩的范围内,开始安装杀虫灯、黄蓝粘虫板和棉铃虫诱捕器等绿色防控设备,覆盖了老龙湾村等周边7个村。

香城镇农技站站长薛瑞民介绍说,采用绿色防控的头一两年,杀虫灯诱捕的金龟子(蛴螬的成虫)数量特别多,每天早晨,杀虫灯下面收集器里的金龟子都是满满的,能有四五斤。之后,虫害数量逐年下降。

邹城市植保站站长孔德生介绍说,据市植保站在当地的测报点数据显示,2007年,当地蛴螬的虫口密度是每平方米25.3头;2011年,虫口密度降到每平方米3头以下;去年降到每平方米0.5头以下。“蛴螬化学防治的指标是每平方米2头,2头以下完全可以不打农药。”孔德生说。

“实施绿色防控两三年后,蛴螬等害虫基数已经不能造成危害,2013年以后,已经没有农民再给花生打虫药了。”薛瑞民说。每年每亩地能节省六七十元农药钱。邹城市植保站提供的另一项数据显示,在不用化学药剂防治蛴螬的情况下,2008年花生亩产量是150公斤,2014年亩产量则达到340公斤。

薛瑞民介绍说,杀虫灯利用害虫成虫的趋光性,诱捕蛾类、金龟子等;诱捕器主要利用性激素,诱捕棉铃虫的雄虫;粘虫板则主要用于诱捕具有趋黄性的蚜虫、飞虱、蓟马等。“现在已经形成了由杀虫灯、诱捕器、粘虫板等组成的立体防虫网络体系,多种作物上的常见害虫都得到了有效防治。”薛瑞民说。

防控设备

由合作社管护

今年香城镇全镇绿色防控总面积已经达到3.6万亩,全镇安装的杀虫灯达到1200盏,诱捕器5500套,粘虫板30万张。

据薛瑞民介绍,目前全镇绿色防控设备购置费用全部由财政负担,运转过程中的电费、管护费,也是有镇财政负担。绿色防控设施的具体管护工作,则交给当地的专业合作社负责。

“要达到理想的绿色杀虫效果,须打破一家一户的局限,在一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安装使用相关设备。”孔德生比较认可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的做法。

“从春天开始,每盏灯都有专人负责管护,花生收获后,也由合作社组织人员收回保管。”邹城市保丰收植保专业合作社是负责管护绿色防控设备的合作社之一,合作社负责人薛瑞龙说。

当地农产品

打出了知名度

随着绿色防控的实施,近年来香城镇洪山流域的农产品知名度越来越高。“现在很多城市的亲戚朋友,直接来村里向村民买花生,图的就是一个放心。”老龙湾村村民刘召富说,他种了14亩果树,果树下面套种花生,每年花生晒干后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一空,每斤价格能比其他地方高出四五毛钱。

位于洪山流域的邹城市圣香果林果专业合作社,从2010年开始发展大樱桃,目前已经达到2000多亩。“这四年多的时间,没有打过杀虫农药,只是在早春和夏季喷几次自制的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这些都是无害的。”目前,合作社的大樱桃已经拿到绿色认证。

据介绍,目前香城镇已经申请到2个有机、3个绿色和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名词解释

绿色防控是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的目的,同时它也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新闻推荐

后勤队伍建设把握“廉”

农发行济宁市分行营业部坚持打好“预防针”构筑思想“防火墙”,增强后勤工作人员的“免疫力”,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教育,不断强化员工合规经营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什么该...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