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村”上九山村:传统村落保护的示范样本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相启申通讯员刘长青姜现鹏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忘不了、抹不掉的乡愁。不论是窄巷老屋还是乡风习俗,无不让人牵绊于心。因此,对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村落的保护,成为留住乡愁的必行之路。然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并不是阻挡现代文明进入。这中间,既有自上而下的实验,又有来自基层的摸索,如何寻找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平衡点,成为村落保护与传承的关键。
从济宁城区沿着临菏公路驱车半个多小时,在邹城市石墙镇镇政府驻地西南八公里处,有一座石头古村———上九山,该村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小小山村有何魅力斩获国家、省级荣誉称号。近日,记者来到了这个小山村,一个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民居建筑正在保护与传承道路上前进,上九山村的发展模式为其他传统村落的传承保护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示范样本。
幽幽古村、石韵浓浓:石头写就千年古村落
脚踩石头路,漫步于石头屋之间的小巷,呈现在眼前是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器物—石屋、石灶、石盆、石凳、石碾等,这些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物品让人不禁感叹自然慷慨馈赠和人类改造自然的聪敏。
行走在上九山村,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乡土情结,小小村落老村尚在,老屋依旧,青山不老,悠悠上九村从过去走来,你我都可慢慢地体味。据当地老人介绍,明洪武年间(1369-1399),聂、郑二姓从山西迁此定居。因村庄周围大小山头九座,故取名“九山”。后山山下又建一村,为便于区别,取名上九山。上九山村从建村至今已有1053年,古老神秘上九山村演绎了好多传奇故事。
北宋初年,段氏在此定居,水流不断,由于年长日久,溪水经过之地,长满绿色地毯似青苔,泉旁长着不少树木,其中有一棵笔直参天的松树,苍茜劲拔,因而当时本村起名为“古松村”。到了元朝(1206成吉思汗年间),来此居住的人越来越多,由段、萧等姓提出村民改为“段山庄”。元朝末期,中原大乱,战火纷飞,人们四处逃窜,从此段山庄没有了人烟,“段山庄”也销声匿迹了。明朝初期(1368洪武年间),郑、聂、满、娄几姓来此定居,因周围崇山峻岭,大小九个山头,故取名上九山村,从此,上九山村一直延续至今。
身披“自然衣”:修旧如旧保留老味道
“这个村子每一块石头都有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如何更将古村保护起来,等到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再开发起来。”石墙镇党委委员刘长青告诉记者,2013年夏天济宁上九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夏安全将目光放在了上九山村,与四川金盆地合作,投资3.6亿元分三期打造上九古村。
上九山村到底如何开发?如何能在传承与开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真正“让人来到上九山村留得住乡愁。”按照上九山村的三年规划,第一年主要是古村落的开发,修缮老屋就是其中一项。上九旅游公司副总经理黄明利告诉记者,他们在修缮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建筑风格不变。
在采访过程中,上九山村的开发理念给人留下了很深印象。曾经有人提议,上九山村应完全按照徽派建筑风格修缮。黄明利告诉记者,他们比较后发现,上九山村的房屋不同于徽派建筑屋顶,而是房屋屋脊起脊都比较高、陡,从视觉上效果远不如徽派建筑给人的观赏性。另外他们研究后发现,徽派建筑是源于它地处南方,相对雨水较多,挑出屋檐是为了减少雨水对墙体的冲刷,而上九山村地处北方,冬天雪比较大如果也挑出屋檐那么很容易会造成积雪过多而导致房屋压塌,所以在修缮过程中也充分尊重这一建筑文化,保持了它原有的建筑风格。“你们别小看石屋房顶上一片片小瓦,每一片背后都有一个段满含艰辛的故事。”黄明利告诉记者,所有房顶小瓦全部采用老瓦,他们组织10余班工人毫无目的地在附近收购老瓦,远至江苏丰县、沛县、菏泽单县和河南等地;历经近半年共收购了700余万块老瓦,人工与运输和收购后的筛选工作等总成本是近采购新瓦的三倍多,才确保了所修缮的房屋外观上与曾经建筑历史一致。
黄明利告诉记者,在开发过程中,为保证古村内所需修缮的石头建筑与曾经自然风化程度一致,他们从周边收购自然风化程度达百年以上的石头达3万多个立方的石料。
胸怀“传统魂”:打造儒家思想直接影响下的民俗村
传统村落被称为“活的历史博物馆”,人们在看到古老建筑的同时,更希望了解曾经在这里的人们如何生活。黄明利告诉记者,他们在开发前对上九村村民挨家挨户走访,记录村里老年人聊上九村的故事;并对老辈人生活习惯、村中待客之道、婚丧嫁娶流程等进行了记录和整理。另外他们在村史县志中收集了很多上九历史发展沿革中的一些记载。“我们计划将相关与上九山村的各个故事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目前此书正在书写,部分已形成初稿,预计11月份可印刷成册。
采访过程中,夏明利告诉记者,他们曾邀请高校知名学者、专业规划团队对上九山村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上九山村地处孟子故里———邹城,也是儒家文化发源地,而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场景、农耕文化、孝贤孝道、婚丧嫁娶、接人待客等等方面是如何一个状况?”黄明利介绍,目前全国仍没有一个相对集中再现的地方,他们将对上九古村内其中一个胡同在修缮后请进一部分当地村民,按老辈生活方式和老习俗在古村继续生活,在他们演绎自己生活的同时也是对儒家思想传承。
古村修缮后他们将拿出一个胡同———“上九胡同”集中打造成传统老作坊的展示,再现上九山村历史上繁华贸易。据了解,该村至今还保留着一块三县交界(邹县、鱼台县、凫山县)它是康熙十二年间立的一块碑;因地处三县在历史若朝廷官员下来,当地地方官员都会到各自管辖地界跪候朝廷官员,久之当地在当时逐渐形成了政治色彩浓厚、经济贸易频繁的一个地方;上九山村村民也从此延续了经商习俗,从最早孵化小鸡卖至东三省,到贩卖茶叶到全国,现在村民媳妇有东北、湖南、云南、缅甸等地多达10几个省市,这些外来人口均为上九村民在外出经商过程中相识到组建家庭。
据了解,虽然上九山村正处在前期的修缮开发过程中,但是周边很多游客就已经慕名而来,今年十一国庆节,上九山村每天接待千余人次。“明年五一,上九山村将正式对外开放,那时候,游客可以走进古村感受石村魅力。”
村内的小胡同
■记者手记
传统村落,留得住更要“活”得好
距离上九山村村口不远处,矗立一块非常醒目的宣传牌,上面写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温馨的标语让很多久居城市的人心中骤然涌出几分浓浓乡情。传统村落就是我们心中那份最美丽的乡愁。如何保护好传统村落?在记者采访上九山村的过程中,当地村民、政府、开发商都达成了一个共识:留得住更要“活”起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山上生活不方便,近几年不少村民离开了上九山村,搬到山下居住。在开发古村之初,针对仍在山上居住的村民,当地政府、开发商之间经过协商,达成了一致共识就是“留住记忆,才能留住乡愁,留住人,才能留住记忆。”从而最终形成了合理安置方案:对愿意转让房屋,开发商按评估价收购,统一修缮,并允许继续居住;对转让后暂时没居住的,开发商按评估价收购,在山下划拨宅基地,同时允许继续留住老房子,待新房建成后收回;对不卖也不搬的,可继续住老房子,但由开发商出钱,对老屋进行统一改造。
传统古村的保护不能仅停留在古村保护,还应考虑到村民长远发展。在上九山村开发过程中,对该村有限的农村和农业资源进行了长远开发、合理配置,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据介绍,传统村落保护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达到完美融合。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张昭晖通讯员吕峰11月10日,2014年“邹城”杯全国男子手球锦标赛进行了半决赛争夺。东道主山东队继续此前的良好表现,以26:1...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