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凫山街道:先解决百姓最关心的事

大众日报 2014-10-21 03:24 大字

邹城市凫山街道地处城区、矿区、工业区三区融合地带,人口较多、人员复杂且流动性较大,社区群众需求多样化。为此,凫山街道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财力“安民、乐民、惠民”,把细微的小事做好,解决社区居民的大难题,切实帮扶弱势群体,让辖区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本报记者张誉耀本报通讯员冯统真屈凡告

脏乱差小区变“温馨家园”

“厂子效益不好有几年了,多人下岗,小区也没人管没人问,去年厂子又宣告破产,这边变得更加脏乱差,简直不能忍。”在圣源社区天诚小区,居民薛芳告诉记者。

脏乱差到什么地方让居民不能忍?薛芳解释:刚进门口,路旁空地有人种菜,用的粪肥,很难闻,尤其刮风的时候,闻了头晕。

天诚小区原本属于天诚纺织厂的家属院,小区居民喝的水都是来自原纺织厂的自备井,管道和下水道年久失修,管道老化,和下水道就混在一起渗透了。“水放出来都有虫子,有臭味儿,特别恶心,洗洗刷刷都不想用,更别说喝了。”没办法,小区居民都得带着大水桶到四五里开外的千泉装饰城去接水,还有的去护驾山那儿,更远的得七八里路。

“夏天下大雨的时候,下水道堵了淤上来,粪便顺着路淌,走路都没法走。”薛芳说。

“不光水不行,用电情况也很差。”居民聂瑞锁接过话来:“电路老化严重,容易坏,我们自己买电缆线修了几回。停电也是常事儿。”去年腊月的一天,下着大雪,电线突然着火了,小区没有暖气,不少家庭靠电暖气、空调取暖,停电以后,家里有老人和小孩遭罪了。

“我住在这一楼,楼顶的瓦片经常会冷不丁地掉下来,太吓人了,后来在自家院子拉了个网子。”李炳兰大娘是从小区初建时就住在这里的,在这里住了快20年了,她说,危险的环境让她都不敢在自家院子里待着。

而如今的小区,已然旧貌换新颜。

“现在小区干净了漂亮了,新接上了自来水,电路也全部换了新的,也有物业管理了,从去年年底圣源社区接管我们这以后,比原来好了不知多少倍呢!”李炳兰说。

“二次救助”暖民心

“出院的时候已经报销过了,没想到街道又送来报销的钱。真得谢谢王书记他们!”已经73岁的南宫房小区居民宁尚春大娘说,年初的时候老伴儿因为心脏病住院,花了3万多块钱,社区送来的钱对自己家算是帮了大忙。

对第一次“送钱”,凫山街道党总支书记王玉平可是印象深刻,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拿着折子上门送救助金,还吃了闭门羹。”

据悉,当初王玉平和社区工作人员去敲宁尚春的门时,警觉的老人害怕是骗子,拒不开门。“俺们觉着出院的时候都已经报销完了,咋还有医疗保险基金呢?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吗?”宁尚春说,当时给闺女打电话,闺女也怕是骗子,让我先别开门,等她回来。“到后来才知道是真的了,特别高兴。这一万二,给俺家减轻了不少负担。”

原来,为了提高大病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减轻参保居民医疗费负担,同时缓解城镇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凫山街道根据相关政策,组织街道人社所、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登门入户形式,对大病居民发放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的“二次救助”。目前,像这样领到救助基金的还有汇梅南院白云大厦居住的张月秀老人等9位大病患者,最高报销金额为20622元。

“我们的保障范围就是一个自然年度内,城镇居民发生的住院、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费,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报销后,医疗保险范围内医疗费个人累计负担超过1.1万元的部分,由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按50%到60%的比例给予补助。”王玉平补充说。

新闻推荐

邹城入选中国民间文艺之乡

□记者张誉耀通讯员张长青报道本报邹城讯近日,由国家文化部组织开展的2014至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评选活动名单揭晓,阴阳板的发源地邹城榜上有名。据介绍,阴...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